《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2017-06-21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李 艳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单元我们尝试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氧气和碳,尤其是氧气作为重要代表物,学生在学习时应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些维度,如物质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如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等。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应继续沿用这些基本维度,使学生继续加深对这些维度的理解。所以说二氧化碳在教材中有呈上的作用。另外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物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对后续酸、碱、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说二氧化碳也有启下的作用。项目学习中我们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制作碳酸饮料?”这节课的驱动问题是“碳酸饮料中的关键物质是什么? 该物质具有哪些性质?”内容问题是“如何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CO2?如何证明CO2是否溶于水?如何证明CO2是否与水反应? ”在本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学情分析: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的前两个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并分组调查了碳酸饮料。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以碳酸饮料为载体了解二氧化碳部分物理、化学性质。2.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对比实验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碳酸饮料,拥有健康知识对学生的 一生有积极作用。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环节3学生归纳物理性质环节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性环节5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1学生汇报小组调查结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环节2验证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倾听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碳酸饮料。由选出的一个组的学生来汇报倾听演示实验----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观察 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