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教学组织与反思
2017-06-20蒋从凤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广东台山529200
蒋从凤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 广东台山 529200)
1 教材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中的部分内容。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十分复杂,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内容较为抽象,若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理解。教材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处理这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主动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但教材中的模型构建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较困难,为此笔者对模型构建的材料和步骤进行了改进,将构建物理模型与概念模型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进食后和运动时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②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分泌的相互关系;③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能力目标:①通过构建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掌握构建物理模型的一般方法;②通过构建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等,掌握构建概念模型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②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教具准备
构建模型的材料:代表葡萄糖的黄色圆形小磁珠30粒(直径为3 cm),代表胰岛素的白色小磁珠10粒,代表胰高血糖素的粉红色小磁珠10粒,代表糖原的黄色大磁珠5粒(直径为5 cm),代表脂肪的红色大磁珠5粒。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新闻大求真——糖尿病》,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学习概括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哪些激素与糖尿病的形成有关?参照教材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4.2 构建餐后血糖调节的模型
4.2.1 构建餐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
教师提出问题:餐后血糖为什么会升高(来源)?机体如何使升高的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去路)?
学生1在黑板上尝试构建餐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
教师提出新问题:此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减少,即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师生共同完善餐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如图 1。
图1 餐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概念图
4.2.2 构建餐后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 教师介绍构建模型的材料并提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派2个代表在黑板上的概念图中模拟调节过程。一位学生负责解说,另一位学生负责演示。
语言描述1:稳态时,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保持动态平衡,使血糖含量维持在0.8~1.2 g/L左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活动1:将9个黄色圆形小磁珠放在“血糖”处,模拟血糖含量在正常范围内(0.9 g/L)。将 5个白色和4个粉红色小磁珠分别放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处,模拟激素处于正常水平(胰岛素的含量比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略高)。
语言描述2:人体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后,大量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血糖升高,超出正常值。
活动2:将7个黄色小磁珠放在“食物中的糖类”处,用以模拟食物中糖类消化产生葡萄糖;接着又顺着消化吸收的箭头转移至“血糖”处,模拟食物中糖类被消化吸收后使血糖升高到1.6 g/L。
语言描述3:血糖升高后,刺激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活动3:增加3个白色小磁珠至“胰岛素”处,模拟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胰高血糖素”处拿走2个粉红色小磁珠,模拟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语言描述4: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促进血糖大量氧化分解,其次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
活动 4:将“血糖”处的3个黄色小磁珠转移至“CO2+H2O+能量”处,2 个转移至“糖原”处,2 个转移至“非糖物质”处。模拟血糖的去路增加。将“糖原”处的黄色小磁珠换成1个大的黄色磁珠,模拟糖原的合成。将“非糖物质”处的黄色小磁珠换成1个大的红色磁珠,模拟转化成脂肪。
4.3 构建运动时血糖调节的模型
4.3.1 构建运动时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
教师提出问题:运动时血糖为什么会下降(去路)?机体如何使下降的血糖回到正常水平(来源)?
学生2在黑板上尝试构建运动时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
教师提出新问题:此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应发生怎样的变化?胰岛素的含量是否会显著减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加,但胰岛素含量不会大量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即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升血糖是为了用血糖)。
师生共同完善运动时血糖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如图2。
图2 运动时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概念图
4.3.2 构建运动时血糖调节的动态物理模型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派2位代表在黑板上的概念图中模拟调节过程。一位学生负责解说,另一位学生负责演示。
语言描述1:稳态时,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保持动态平衡,使血糖含量维持在0.8~1.2 g/L。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活动1:将9个黄色圆形小磁珠放在“血糖”处,模拟血糖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将5个白色和4个粉红色小磁珠分别放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处,模拟激素处于正常水平。
语言描述2:运动时,血糖氧化加快,血糖浓度下降。
活动2:将5个黄色小磁珠从“血糖”处转移到“CO2+H2O+能量”处,模拟血糖被氧化分解,血糖浓度下降。
语言描述3: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活动3:增加3个粉红色小磁珠至“胰高血糖素”处,模拟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增加1个白色小磁珠至“胰岛素”处,模拟胰岛素略有增加。
语言描述4: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活动演示4:将2个大的黄色磁珠放在“肝糖原”处,接着换成3个小磁珠,模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再转移至“血糖”处,模拟补充血糖。将1个大的粉红色磁珠放在“非糖物质”处,接着换成2个黄色小磁珠,模拟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再转移至“血糖”处,模拟补充血糖。
4.4 构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 学生通过构建上述模型已知人体内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可将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模型,如图3。
图3 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概念图
4.5 构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 通过对血糖调节的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后,学生已基本掌握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激素调节的过程,教师进一步阐述血糖调节的次要途径神经调节过程,并构建血糖调节完整过程的概念模型,如图4。
图4 血糖调节过程概念图
4.6 分析与应用
问题:如何检测糖尿?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现代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如何预防糖尿病?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达成共识。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是构建2个模型,即构建餐后血糖调节的模型和运动时血糖调节的模型。教材中也安排了类似的模型构建内容,但其操作非常复杂,学生不知从何做起。笔者将其进行了三大改进,一是对模型材料的改进,由原来的纸片改为彩色磁珠,可直接吸附在有磁性的绿板上,演示更方便、直观,学生自行操作也更简单。二是对模型内容的改进,既模拟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变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又模拟了激素的变化,突破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这一难点。三是对步骤的改进,将每一个大模型构建又分割成几个小任务。例如,若直接让学生构建餐后血糖调节的模型,学生肯定觉得难度太大,无从入手,而先让他们构建正常情况下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模型,后构建餐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概念模型,再构建餐后血糖调节的模型,学生的思路才能活跃,操作也更顺畅。通过这种模型构建的方法,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血糖调节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这节课的训练学生还掌握了模型构建法的一般操作与步骤,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时还需教师适当引导,在学生思维卡壳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在学生思维偏移时要适时地拨正。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课堂调控中的重要。
[1]张元.“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教学设计.中学生物教学,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