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如何提升审美能力
2017-06-20刘东月
刘东月
摘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教育的核心,而初中音乐欣赏教育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来说又是一个关键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奠基阶段。因为初中生刚迈入青春期,对一切都还处于懵懂和好奇但又十分不成熟的状态。对音乐以及审美的认识更是十分片面,需要有人去加以引导和辅助,这样才能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音乐欣赏教育有效的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用潮流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音乐。
關键词:音乐欣赏;教育;审美能力;提升
在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早就已经明确的指出:“以音乐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基本音乐教育理念。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感情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丰富一个人的内涵。音乐欣赏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从音乐中寻找美的踪迹,享受美的内涵,感悟美的真谛,让心灵之门为美而打开,情感和理智在音乐的流淌中碰撞与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中,若能抓住并实施好音乐欣赏这个板块,将对学生终身受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要想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首先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一首音乐和其作者的创作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每一首乐曲之中所寄托着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比如说俄国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的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都是上个世界的俄罗斯人,他们创作这首歌是为了表达一种爱国主义,让人从歌中体会到俄罗斯的那种幽旷静谧之美,激发人们内心世界,达到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目的。
(2).民族特征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光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个民族在音乐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或豪迈粗犷,或温柔细腻。了解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对于学生把握不同的民族歌曲有着很大的帮助。众所周知的刘三姐便是壮族人,壮族人喜欢以山歌对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这其中有着他们民族特殊的对于音乐的认识。认识到民族特色的不同,对于音乐欣赏和审美提升都有益处。
(3).作者的创作个性
作者的创作个性直接影响到一首音乐曲子的风格走向,也影响到听众内心的感情世界。就拿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来说,作者阿炳是一个流浪于街头巷尾的民间艺人,他的性格里就带有一些悲伤、无助和孤独。所以,《二泉映月》给人的感觉整体上就是伤感的,会让人忍不住激起内心的那种悲悯之情。现在的很多学生喜欢追星,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的流星歌星都有所谓的特色,即创作个性。创作个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听众的喜好,而偏于何种音乐,被其侵润的久了,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到人的审美。
(4).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音乐创作人和小说家画家一样,他们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体系,于音乐家而言那就是音乐语言。与小说诗歌等不同的是,音乐语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可感知的。它有很多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速度、音色、声调等。学生应该注意一首曲子的音乐语言,因为音乐语言中包含着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之美。就像《黄河大合唱》,它的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每一个节奏变化都有不同的感受。明白这一点,才能从音乐中获得审美提升。
(5).曲式和体裁
音乐的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而体裁则指的是作品的存在形式。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音乐作品除了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以外,还有更为直观的歌词。而且,作品曲式的研究对于演唱者更为准确地诠释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体裁有两大类,一是声乐体裁,一是器乐体裁。音乐体裁之所以对作品基本内容和情感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是因为它是人类无意识下原始感情的流露。不能准确的把握音乐体裁就不能准确的分辨音乐的结构,了解音乐的全貌,从而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6).配器和伴奏
配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过程,它就是给一段主旋律配上多声部伴奏的总谱的过程。编曲不能完全靠着感觉和运气,任何一首音乐作品如果没有良好的和声进行的话,那这首作品就会是一团糟,所以配器对于音乐创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伴奏与配器有一丁点儿的相似,它是指伴随衬托歌唱的器乐演奏。伴奏能很好的帮助演唱者把握节奏,激发听众的兴趣,在一定的程度上烘托音乐的气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们缺少的就是对于音乐的那种气氛,让他们参与到音乐当中,才有机会让他们体会音乐之美。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谈到:“人的心同时也是伟大音乐家的共鸣版,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往往有着比较高的情商,对社会,对个人,对生活都有着比常人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教育能够增加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和感悟,在情感表达和逻辑思维上都能帮助他们,影响着他们审美情趣的高雅和低俗。
音乐教育不应该采用传统的“掉书袋”似的教学方式,那样的形式主义对于音乐而言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让学生对于音乐教育更加反感。音乐欣赏教育应该是立体的,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学生在音乐中有能够自由驰骋想像的空间,得到不同的体会和感触。在音乐中没有教学两个字,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自己静心感受的时间和空间,不要用枯燥的讲解去扼杀他们的想象之花。音乐能够引导人的情感,能够让人不自觉的沉醉其中,听到不同的乐曲仿佛就在经历不同的世界。只有这样,音乐欣赏教育才能真正的对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论声乐演唱与情感激发[J].张丽娜.华章.2011(21)
[2]中学音乐教育的调控与放活[J].王莉.中国教课创新导刊.2008(33)
[3]为什么艺术教育是重要的?[J].王祖哲.中国音乐教育.2003(04)
[4]情感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J].杨小棠.艺术教育.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