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2017-06-20赵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效

赵莉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甲硝唑三联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24例、10例和8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细菌,能够通过口-口以及粪-口传播的,对世界人民都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我国受到饮食习惯因素的影响,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1]。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50%,随着细菌活动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对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本文将中医药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疗中,获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以及尿素[14C]呼气监测结果证实为又慢螺杆菌感染[3]。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5.35±7.6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2.73±0.67)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04±7.8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94±0.7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甲硝唑三联治疗,给予阿莫西林0.9 g、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0.5 g,2次/d口服。

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辩证分型选择中医药进行治疗,(1)肝气犯胃型患者:陈皮10 g、香附子10 g、川芎10 g、柴胡10 g、枳壳10 g以及炙甘草3 g;(2)阴虚胃燥型患者:麦冬15 g、人参12 g、山药12 g、白芍9 g、丹参9 g、桃仁5 g、大枣3枚;(3)脾虚胃寒型患者:干姜9 g、白芍6 g、炙甘草6 g、桂枝6 g、草豆蔻6 g、陈皮10 g、益智仁3 g、黑附子11 g、吴茱萸10 g蒲公英3 g。所有药方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随症加减[4],将药材加入清水中,连续煎汁2次,将药液混合均匀之后平分,于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以2周作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之后对疗效进行

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胃反酸、疼痛等症状消失,尿素[14C]呼气监测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结果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尿素[14C]呼气监测结果为阴性;无效:达不到显效和有效的患者评价为治疗无效。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

研究组中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分别为24例、10例和8例,总有效率为80.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有效的手段抑制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5]。本文中,将中医药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针对性的方剂进行治疗,最终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接受常规三联治疗的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用药期间并无不良反应增加的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张月苗,张学智,等.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雜志,2013,93(44):3491-3495.

[2] 李玉锋,张晓军,姜 巍,等.中药联合三联疗法与三联疗法对照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86-89.

[3] 谢春娥,薛晓轩.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1):53-56.

[4] 刘宁宁,周利红,殷佩浩,等.健脾解毒方对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过程微血管密度及环氧合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647-652.

[5] 周建红,胡 玲,邢海伦,等.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候型EGF、TFF1及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3064-3067.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