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
2017-06-20陈亚琴
陈亚琴
【摘要】目的 分析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全服药护理,分析护理前后服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药物认知、服药方法、服药时机以及服用药物知识了解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治疗过程中应用安全服药护理,不仅能促使患者了解安全服药的影响因素,还能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心内科;服药;影响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2
心内科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步入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医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群体中约1/3左右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口服治疗药物多种多样,在目前在临床销售量非常大,应用率也非常高[1]。因此在心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口服药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有利于预后。本次研究选择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64例,给予安全服药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9例,女28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88±5.46)岁;按照疾病分类,冠心病269例(31.13%),心肌梗死67例(7.75%),高血压330例(38.19%),心房颤动122例(37.27%),心肌炎35例(4.06%),二尖瓣狭窄20例(2.31%),心律失常21例(2.43%);口服药物涉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缓释片、呋塞米等。
1.2 护理方法
均在研究期间给予用药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初入院进行用药安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服用药物的认知、服用方法及时间是否正确,以及对药物服用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析影响患者服药安全的因素,并总结这么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控制口服药物质量
护理人员在患者初入院收集其口服药信息及相关资料,如药盒、说明书等。护理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及科室内开展的用药安全相关讲座或培训课程,科室内交流会,努力提高自我专业素养。如发现临床用药副反应,需及时通过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对症处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2]。
1.2.2 控制服药质量
很多患者因轻视药物影响,造成服药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面对此类患者时,将医嘱服用单一式三份,分别发给医护患三方。为方便患者服药掌握服药方法,清楚辨认药物种类,护士在药盒上做好标签记号、分割药物后发给患者,并反复强调服药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通过药物性状区分药物,提高药物应用准确性,避免药物滥用,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如患者服药单中包含部分敏感药物,需在床头醒目位置悬挂药物提醒牌,方便患者随时核对服药信息。
1.2.3 健康宣教
护理有人员需掌握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信息,采用其能够接受的语言及行为耐心详细通过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面对面交流、病友会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药物安全服用相关医学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用药习惯,促使其深入了解服药安全重要性,提高服药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药物认知程度、服药方法、服药时机等安全服药相关医学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发生服药副反应75例,发生率8.68%,包括咳嗽12例(1.39%),呕吐11例(1.27%),口干9例(1.04%),嗜睡10例(1.16%),便秘15例(1.74%),头痛12例(1.39%),腹痛13例(1.50%),短暂性肢体抽搐18例(2.08%),皮疹5例(0.58%),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见表1。
3 讨 论
3.1 改进发药方式,保证合理用药
心内科疾病多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因此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反应发生率,促使患者深入了解药物使用安全相关知识,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本次研究期间,部分患者情绪不佳,不配合治疗,或病情危重,但安全用药依然能够对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对其及家属的服药意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心内科疾病轻重不等,副反应及并发症很多。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服用的药物均由护士保管,因此改进发放方式,如在发药前询问是否有不良反应、在清晨发放当天服药单,将药物放在床头柜醒目位置,确保患者准确服药,随时查看核对药物信息。部分患者记忆力较差,或年龄较大,或出现其他服药困难,应由护士指导协助其服用药物。
3.2 调整特殊服药给药方式,完善用药安全观察系统
部分特殊药物需调整服药时间,如高血压患者清晨服用降压药物,可避免夜晚出现低血压,或清晨血压突然升高情况,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则需服用时考虑其药物毒性及副反应;利尿剂应尽量在清晨患者起床后服用,禁止在夜晚睡前服用。护士需在患者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副反应,针对服用药物,采取合适体位,如服用降压药物后需降低改变体位速度[3],服用利尿剂患者需监控摄入及排除液体量,以及是否出现电解质失衡现象,指导其摄入充足营养,保证饮食平衡,适当运动;护士需指导患者学會自我发现药物服用副反应,及时与医护联系,反馈信息,便于调整服药计划,并对副反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本次研究中,132例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安全服药护理,其药物认知程度,服药方法、时间,以及对药物安全服用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初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尹水平.认知和行为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7):90-91.
[2] 严忠慧,陆新芬.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535-1536.
[3] 张晓敏.心内科住院患者46例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24-225.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