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2017-06-20杨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感染婴幼儿

杨峰

【摘要】 目的 对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感染途径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 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感染途径, 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采用抗菌药物合并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病例中, <1岁占63.8%;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 占98.8%;感染途径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 占60.0%;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可由多种途径感染, 最常见感染途径为上呼吸道感染, 且运用抗菌药物合并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婴幼儿;临床特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41

中性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伤细菌, 包括粘附、趋化、吞噬和释放作用四个方面, 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1-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4, 5]。本研究对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感染途径及病程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1]的绝对值(ANC)随年龄而异:足月新生儿<8.0×109/L;早产儿<6.0×109/L ;生后1~2个月<2.5×109/L;2个月~1岁<1.0×109/L;1岁至成人<1.5×109/L。且患儿均无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恶性肿瘤的中性粒细胞减少。8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1. 2 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儿, 空腹抽取末梢血2 ml, 置于无菌试管中, 离心后, 利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实验组采用抗菌药物合并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经过1周后,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 治疗2~3 d内,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到正常水平, 无后遗症。有效:治疗3~5 d后, 临床体征基本恢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到正常范围。无效:治疗1周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没有恢复到正常范围, 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年龄及性别分布 80例患儿当中, <1岁51例, 占63.8%, 1~3岁18例, 占22.5%, 3~6岁6例, 占7.5%, 7~12岁5例, 占6.3%。见表1。80例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常见, 占86.3%, 年长儿相对较少。

2. 2 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的, 80例病例当中有79例(98.8%)患儿有发热症状, 体温37.5~40.2℃。咳嗽58例(72.5%), 部分患儿伴有鼻塞、流涕的症状, 伴有喘息10例(12.5%);面色苍白, 疲乏无力有28例(35.0%)。腹泻患儿有26例(32.5%)。出现皮肤斑丘疹及红色小丘疹的患儿有14例(17.5%)。口腔溃疡患儿6例(7.5%)。肺部啰音患儿10例(12.5%)。临床表现中绝大多数患儿出现发热, 但腹泻、皮疹患儿也较常见。

2. 3 感染途径 80例患儿中, 有上呼吸道感染48例(60.0%);肠道感染26例(32.5%), 其他如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及皮肤感染也都有出现, 且患儿有交叉感染情况。见表2。

2. 4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 顯效占47.5%, 有效占42.5%, 无效占10.0%, 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 显效占35.0%, 有效占40.0%, 无效占25.0%, 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 有遗传性的, 也有后获得性, 大多数以后天获得性为主[6]。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因感染、药物、免疫等所致, 尤以感染多见, 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病机制有三个方面[7-9]:①病原体抗原依附在中性粒细胞表面, 机体消除病原体的过程中累及中性粒细胞;②暂时性抑制骨髓的中性粒细胞生成和释放功能, 使其不能释放到周围血中;③粒细胞分布异常, 中性粒细胞由循环池向边缘池的重新分布有关, 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减少, 从而造成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减少。

儿童由于免疫机制发育不成熟, 抵御病毒侵袭能力较弱, 住院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攻击诱发感染, 导致小儿院内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 11]。院内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为感染在前, 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后。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所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起病的1~2 d内发生, 持续3~8 d, 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持续数周[12-1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多是非特异性的, 也是相似的,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 发热常常是首先出现并且是唯一的表现, 体格检查会发现患儿有肺部罗音、皮肤有红色斑丘疹等表现。本研究中患儿出现发热表现的占98.8%。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 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本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占60.0%。本研究表明患儿年龄越小,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越高, 且患儿年龄越小, 临床病程也越长, 可能与小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及<3岁小儿外周血中以淋巴细胞占优势有关。本文80例病例中, <1岁占63.8%;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 小儿院内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有逐年增加趋势, 中性粒细胞减少又会导致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且细菌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呈正比, 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15, 16]。针对院内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感染治疗, 本实验通过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的研究, 分析院内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合理使用升中性粒细胞药物, 为临床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85.

[2] 周立萍, 鞠秀丽. 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常见特点分析. 新医学, 2011, 42(2):96-99.

[3] Rondinelli PI, Ribeiro KC, De CB. A proposed score for predicting severe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2006, 28(10):665-670.

[4] 牛江英. 69例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14):2135-2136.

[5] 成丽琴, 马国全. 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0例分析. 人民军医, 2016(9):958-959.

[6] 杨润英. 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8例临床分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12):59-60.

[7] 王军鹏, 吴国访, 赵晓红. 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4):41-42.

[8] 张松丽. 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程相关性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27):59-60.

[9] 王彩丽, 张景荣, 杨莹. 感染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2例临床分析.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11-112.

[10] 张晓云, 刘丽平, 孔令霞.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17):43-44.

[11] 耿松乔, 马晓燕, 叶莹莹, 等. 婴幼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8例临床分析. 中医学报, 2014(B12):623.

[12] 戴道华, 颜海青, 张翊, 等. 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原学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2):45-46.

[13] 薛露, 王玥, 李春怀, 等.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354例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4, 19(1):43-46.

[14] 丁雄, 唐新玉. 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学探讨.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6):71.

[15] 顾发卉. 全血细胞减少症513例临床分析. 吉林大学, 2012.

[16] 吴强. 1月至14岁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4例臨床分析. 汕头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感染婴幼儿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