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及研究
2017-06-20刘世玲
刘世玲
【摘要】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抽取8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心电图改变的原因。结果 在各类型肝炎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分别为37.57%、44.64%。心电图异常表现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其他异常表现还包括窦缓伴窦不齐、ST段改变、肢体导联低电压、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等。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并发心肌损害,患者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治疗,从而延长生命。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心电图检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9.0.02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病变,具有传染性。部分患者伴随黄疸、发热、肝功能损害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治疗,则病情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有关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与心肌损害具有密切的关系,很多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一过性异常,并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这就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密切注意心脏是否发生病变,并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本次研究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做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2年6月~2015年6月,其中,男510例,女370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7.22±6.73)岁。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有210例患者为心电图异常。
1.2 方法
使用9130P型光电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同步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检查方法如下:先让患者充分休息,放松肢体,平缓呼吸;之后解开患者的上衣,将电极放置在心区皮肤;再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安放12导联心电图电极;最后描记心电图。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結 果
2.1 心电图检查结果
8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21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23.86%。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1.82%,急性黄疸型肝炎37.57%,慢性迁延型肝炎13.45%,慢性活动型肝炎8.50%,肝硬化44.64%。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具体见表1。
2.2 心电图异常表现
本次研究中的21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见表2。
3 讨 论
心肌损害是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之一,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在急性肝炎时期,肝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使得心肌缺氧、缺血、水肿等;第二,在慢性肝炎时期,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心肌和心包发病;第三,在重症肝炎时期,机体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并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心肌缺氧[2]。
病毒性肝炎与心肌损伤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治疗,则患者的死亡率将增高[3]。目前,临床中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方法主要为心电图检查,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来判断心肌损伤情况。本次研究对8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有210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为23.86%;而异常心电图中,肝硬化患者和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占多数;在心电图异常表现方面,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最多。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并非偶然现象,这也证实了以往一些研究的观点;同时,黄疸和肝功能损伤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存在黄疸或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则有较高的几率并发心肌损伤;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是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异常最常见的两种表现,与血清胆红素升高有关[4]。
综上,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合并黄疸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应遵医嘱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心肌异常,为治疗心肌疾病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艳秋.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4(16):28-29.
[2] 蓝菲菲.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29(05):605-606.
[3] 张海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12):25-26.
[4] 孟 辉.18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8(15):128-129.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