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书写:故乡的“问题”,还是“城乡”的困境?
2017-06-20潘家恩
文化纵横 2017年3期
近年兴起并引发热烈讨论的“返乡书写”,是指在城市里的“农二代”利用假期等契机返回自己的家乡,以“非虚构”的形式(如散文、笔记、日记等)对乡村现状进行观察思考,并通过各类传媒手段而引起一定关注的写作实践,更是一种包括乡村建设实践者和草根民众等各种书写在内的实践。通常在媒体渲染的悲情逻辑和刻板定见主导之下,大众常将这种写作当作以“春节”为时间节点的个体情绪表达,事实上除了“故乡问题”和“情怀表達”之外,更反映出城乡困境的症候。“返乡书写”源自“乡衰”,首先其作者多为在城市工作的“农二代”,作品中包含着叙述者自身的现实体验,区别于坚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或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批评;其次,“返乡书写”的作者们通过个人的故事和情感,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时常被主流视野忽视的社会面相。因此,学者潘家恩认为,“返乡书写”呈现的内容实际是一种“城乡”困境。一方面是现代城市形态本身的困境使都市人对乡村产生强烈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已成为普通状态,反映出一个共通的现实:即使个体及“小家”(核心家庭)的命运因为主人公的“奋斗”与“进城”而改变,仍留在土地上的“大家”(传统家庭)和村庄共同体却依然困顿。关于“返乡书写”的讨论,在当今社会还需释放出更多可能性,其中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返乡”和“书写”的互动,为现实的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与启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