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体系

2017-06-19禹淑莲

报刊荟萃(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摘 要:面对多元文化的较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高校应当发挥自身育人优势,针对学生成长特点,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常态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提升大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踊跃性的需要,长远来看对于激励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指出:青少年要努力把将核心价值观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2)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沖击,对政治信仰有了迷茫,对理想信念出现了模糊,多元化的价值观出现,呈现出了主体意识强、功利性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点。在大学时期,是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时期必须重视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将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内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利于全方面健康发展。

(3)为了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价值观教育有助于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如果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不到培育,那么则会使个人的价值观、行为出现偏差,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社会道德建设形成阻碍,并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进而阻碍构建和谐社会。

二、发挥高校优势,针对学生特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体系

1.发挥高校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地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渗透到其他学科专业教材中,使各学科专业的教材能全面体现、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要求,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实行专题化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根据针对性进行规划教学。在进行思政教育中,对学生根据专业、层次等进行划分,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汇总思想动态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新成果,结合中国梦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把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教育和“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使学生了解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识、培养自强不息、不为物役精神及仁人君子的道德修养。最后,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学时结合行业企业优秀文化,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学习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在学校就了解掌握现代行业的职业化工作技能要求、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及工作道德,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贯通,起到精神培养与职业技能学习同时开展,把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中。

2.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是学生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形成,优良的校园环境能形成一种是非分明的良好的道德风尚。在这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大学生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大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主题上,围绕实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目标进行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开放性、丰富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春风化雨、滋兰树蕙的教育效果。在形式上,多措并举,喜闻乐见,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融合耦合的各种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如以重大节庆日等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行动在身边等活动。发挥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等在营造优良校园文化环境中的作用,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网上传播阵地。在实施上,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加强活动正面引导,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指导到位,保证实效。发挥优良的寝室环境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取向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基础作用

高校在我国是育人的高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领地,而立德树人的立足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事例和现实生活中,转变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具体的、形象可感的、生活化的信条和规范,并内化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习惯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3年12月23日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4年5月4日

作者简介:

禹淑莲(1965—),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