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良好学习习惯

2017-06-19谢柳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学习习惯

谢柳云

【摘 要】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越早越好,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应当重视在学生的区域活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对待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便能泰然处之,而那些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学起来就犹如逆水行舟一般,收效甚微,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養越早越好。

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在集体课堂上开展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活动,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个供孩子娱乐、放松的天地,很少教师会去“开发”这块宝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创设宽松、和谐、温馨、自由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与愉悦,而区域活动最适宜幼儿的学习,并且也成为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指南》中也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区域活动就是最适合大班幼儿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化游戏活动。幼儿在较长的区域活动时间里,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提供丰富、富有层次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区域活动中,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探究,还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大班的孩子少了几分小、中班孩子的腼腆羞涩,变得更为主动、好学,而且自控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科学区里,我利用大班幼儿这一特点,提供了多种科学实验探究类的内容,如探索水的张力“会漂浮的针“,探索惯性“鸡蛋跳水”等,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逐渐培养幼儿对于各种科学现象的兴趣,乐于探究,从而是幼儿的注意力在不断的探索、操作中得到培养。

活动材料并不是越高级的玩具越好,因为幼儿在家中都有很多的玩具,如果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和家中玩具无异的话,想必他们很快就会对这部分活动失去兴趣。区域材料是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规律、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在选材上一定要强调新颖、实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我班区域活动的材料大都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这些东西贴近学生的生活,看上去更加亲切,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幼儿面对这些东西时总会有自己动手的欲望。幼儿对待玩具总是“喜新厌旧”的,同样的道理,活动区域的材料务必要得到及时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新鲜感,让他们爱上在这里探索的感觉。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改正不良习惯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通过教师和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定的活动空间,投放一定的材料,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意愿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幼儿都有很大作用,很多幼儿都会提前到学校,此时若是干坐着则会非常浪费时间,到活动区域中动动手可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更加有精神。同时还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地,可以在活动前预习目标,也可在活动后巩固、复习目标。这样不仅可减轻老师的负担,更能让老师随时观察每个孩子,使每个幼儿都受益。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因为人多而无法注意到个别幼儿或发现个别问题,但当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就能及时并有目的观察孩子,会发现很多平常没注意到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解决。如我班的夏道凯、陈明轩等几位小朋友,平常教师总纠正他们看书、写字、绘画的姿势,但效果不太理想。可当他们在图书区、美工区活动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纠正,他们都很乐意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他们一走进活动区,就会想起这些要求、方法,时间久了,逐渐养成了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如我们班的林俊雅小朋友刚开始进活动区时,她一下子拿许多种材料,美工材料和建构材料乱放在一堆,活动后也不收拾,通过老师的引导并让其观察其他同学的活动,她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地方,及时地改正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2.培养好学好问的习惯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在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然、轻松愉快地学习,发展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真正自主发展。

为了让幼儿对科学区产生兴趣,我经常在科学区做实验给学生们看,看到千奇百怪的科学现象学生们无一例外地露出惊讶的表情,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询问问题,如“为什么绣花针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小苏打加粗会冒泡泡”“为什么淀粉加碘酒会变蓝色?”当孩子们自己想出这么多问题时,他们的内心肯定对真相充满了渴望,都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探索真相,类似这样的过程往复循环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好问好学的习惯。

在科学区我设计了“水杯叠罗汉”,(两个装满水的水杯叠在一起,水不会流出来)实验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玻璃杯、塑料杯、纸杯等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亲自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不仅了解了大气压这一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激发其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使他们在科学活动区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地去学习探索求知,那种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3.培养规则意识

幼儿园的“人均活动区域”是有限的,如果不按规则行事,没有规则地玩耍必然会导致部分人玩得不愉快,甚至有些人没得玩,规则靠教师口述提醒十次不如学生亲身感受一次来的有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经常与规则“打交道”。幼儿刚进活动区时,喜欢从众,看见别人玩什么他也玩什么,如:玩建构时由于场地有限就都挤在一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人多没法玩。我就问他为什么不能玩,幼儿自己发现了原因:是人多挤在一起,谁也玩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进各活动区时都会自觉去观察一下每个区人员的活动情况,寻找适合自己活动的活动区,使每个区域都能充分活动起来,不再出现有的区域拥挤不堪,有的区域冷清无人的现象。

在区域中活动,幼儿之间产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好伙伴与老师的介入能够及时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还能让幼儿学会礼让、学会沟通,在一起活动的时间久了也能让幼儿变得更加親密。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专注力

1.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方法很多,较为简单的一种是“猜扑克”,其具体作法是:让幼儿从一副牌中随机挑选三张并选择一张记忆,教师再将这三张倒扣在在桌面上,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记忆牌的初始位置,再不断变换牌的位置,最后让学生指出该牌的最终位置。随着能力的提高,老师可以增加难度,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次数和提高变换位置的速度,有效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区域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的注意力一般都相当集中,教师应当利用好幼儿的这一特性,开展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在收获乐趣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2.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都想在平时活动中做得比同学更好,当孩子对活动目的了解得较为透彻时,他们就认为自己可以做好,这种表现欲望就达到了顶峰,这样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比如:林晨鑫平时玩区域总是这个区走走,那个区逛逛,做事漫不经心,在区域活动中我许诺他如果认真、按时完成《找名字》任务,我可以让他提一个想要的要求,在区域活动的40分钟时间中他一直认真专注地把全班幼儿的名字都找到,并一一对应,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他都能放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任务。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好的学习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而习惯培养的培养则是越早越好,幼儿阶段就可以着手培养,教师应当在此时区域活动中安排丰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完成一个出色的“起跑”。

参考文献:

[1]张治军主编.《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2]段学红.《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金色年华(下)》,2012年09期.

[3]石丽.《浅谈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小学版)》,2014年07期.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学习习惯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