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2017-06-19张菁菁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我国社会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盲目的否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向,随意的剪裁历史,以个别历史现象为据,否定整个历史,实在是片面和偏激的。本篇旨在通过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兴起的背景、表现、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正确地评价历史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背景 表现 危害 对策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兴起的背景
“虚无主义”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拉丁语中的动词“虚无化”,意思是完全毁灭和无。而在1799年雅克·比致费希勒的信中指责康德哲学必然导致虚无主义,这是该词的首次运用,只是含义并不明确。在屠格涅夫看来只有感官的感受才是具体的,其他的都是虚无,这也是后来被大众所认可的虚无之定义。在资产阶级时代,随着工厂的出现和大机器的使用,人们对物质的狂热也达到顶峰,甚至以资本为主导的物的世界取代了价值世界,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对象,超验的价值世界受到致命的冲击。对此,海德格尔指出:“从其本质上来看,毋宁说,虚无主义乃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这种基本运动表明这样一种思想深度,即,它的展开只还能引起世界灾难"虚无主义乃是被拉入现代之权力范围中的全球诸民族的世界历史性的运动。”
历史证明,海德格尔的观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相反的倒是对未来的一种先见性的伟大预测。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下,被迫打开国门的中国就是一个例证,中国当然也不可避免的遭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在早期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倾向。其中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就是陈须经,他认为:“西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政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的好。就是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上,我们也不及西洋人的讲究。”[3]并且进一步认为:“今后中国文化的出路,唯有努力去跑彻底西化的途径。”[4]胡适也提出了“百事不如人”论,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这些论点虽然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出路的而一种探索,只不过他们被所谓新世界的“新”和“奇”给蒙蔽了。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特别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的胜利后,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因而在长时期内,这种虚无主义的思潮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二、新的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表现
第一,否定中华文明。具体来说就是轻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蓝色文明)。把中国优秀的文化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想实现现代化只有乞求于西方的“蓝色文明”。还认为出身于“黄土文明”的中国人保守、安于现状,缺乏冒险精神,加之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禁锢,更加愚昧服从,充满奴性。这样的民族无法自我更新,没有上升的可能性,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普及民间,中国才能充分的“世界化”。甚至认为西方近代对中国的侵略是有功的,应按照西方的模式和价值观,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告别革命论。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革命只是一种单纯的破坏力量,中国共产党选择用革命的方式建立政权实在是充满血腥的。甚至在一本名为《告别革命》的书中,对革命作了这样的描述:“革命残忍、黑暗、肮脏的一面,我们注意得很不够。”而“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并基于此论点,将中国近代以来的变革运动通通贴上“激进”的标签,认为这种“激进主义”害了中国,阻碍了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将鸦片战争到中华民族成立以来抵抗外来侵略和铲除内在封建势力的努力污蔑为一场“以暴制暴”的愚行。
第三,否定党的一系列实践。认为党领社会主义道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一系列错误的延续。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一系列建设污名化为“一部荒唐史”,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实践才是对英美为主导的近代文明的回归。认为前期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改革不过是一场“误国史”,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他们否定一切,最后都把矛头集中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通过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可以明确这种思潮对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危害性。基于此,必须有力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之风。具体来说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需要在全社會形成一个共识: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不可质疑的,党的一系列革命和建设改革的成绩是显著的。具体来说:首先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上一条革命之路。只有革命,中华民族才能获得独立;只有革命,中国人民才能获得解放;只有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民族振兴!其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做出的正确抉择。最后,建国以来党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这都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轻信、不传讹、读正史。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一定判断力的青少年学生,容易被一些错误言论误导,而他们又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弘扬一种正确的唯物史观,具体来说要充分重视政治教材的编选工作,而且在教师资格的准入标准中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历史观和政治立场的考察。这样源头的水是清澈的,处于下游的学生才相对有可能不被一些歪风邪气所污染,才能更好地继承优秀的史学传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第三,要加强网络管制,净化媒体环境。在信息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一些媒体,为了点击率,越过职业道德的底线,歪曲一些事实,捏造一些革命前辈和党的早期领导人的花边新闻,混淆视听,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法制部门完善相关法律,做好监督工作,净化社会风气,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
(作者简介:张菁菁,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