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脑瘫儿童病因分析
2017-06-19田佳鑫孙茹
田佳鑫+孙茹
摘要:通过了解导致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尽量预防和解除有关因素,对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由于环境、经济、受教育情况等因素,使得病因与其他地区存在不同,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来有效预防或大大降低脑瘫儿童的患病率。
关键词:西南地区 脑性瘫痪 病因分析
儿童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为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并发障碍主要有癫痫、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等。由于脑瘫病因繁杂,且有极大的致残率,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针对诱发脑瘫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早的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可避免多数患病的可能,是减少脑瘫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患病原因
(一)环境原因:李大中等人对西宁地区小儿脑瘫的病因进行探讨,指出病例多数来自海拔2261m的西宁地区,少数来自高海拔牧区。该地区寒冷、干燥、缺氧、气候多变、温差大,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孕早期感染,新生儿重症肺炎为主要病因。
(二)经济原因:王守磊等人在经济方面对西宁地区脑瘫儿童的病因进行探讨,指出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科、儿科技术力量薄弱,高危儿童的存活率也会大大降低,对脑瘫儿童的患病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经济较差,缺乏孕检意识,很多情况不能做到及时的预防。
(三)生活习惯:梁友玲等人在对广西1-6岁脑瘫儿童患病原因调查中还特别指出腌制品(主要为腌菜、腌鱼等)含大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属氧化剂,可使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降低了携氧能力,当其在血液中含量增高达一定量时,则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从而引发脑瘫。
(四)思想原因:梁友玲等人在对影响广西地区小儿脑瘫的因素探讨中指出,脑瘫男性患病数量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全国情况相符,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偏远农村地区极为严重,对女性脑瘫儿童的存活率有着极大地影响。脑瘫发病对个体来说无男女差异,也无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但易生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相当量的农村女性新生儿颅内病变病情极危时家属选择放弃抢救治疗,没等出现脑瘫表现已死亡,故男多于女;城镇人常有方法在产前知晓胎儿性别,是女胎且第一胎时则不大愿意剖腹产,或先试产不行再剖宫产而易致窒息,但城镇较少放弃抢救治疗,故女多于男。
(五)其他原因:孕妇营养状况普遍偏差;脑瘫儿童大多为头胎,初产妇产道狭窄怕影响二胎而不选择剖腹产;出生时窒息等原因,也是造成小儿脑瘫发病的原因。
二、讨论
(一)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是引起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偏远地区恶略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着小儿脑瘫的患病率。
(二)产前因素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重點。众多结果显示未进行产前检查(指母孕期间未进行过围产期保健),孕期营养不良,孕期饮酒作为危险因素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异常儿童,提前预防,是降低脑瘫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三)据报导,脑瘫患儿的治疗最理想时间是从4-6个月开始,很多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存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期,脑的各项结构和功能在关键期内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尤其是新生儿的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近年来的大量研讨证实,脑损伤患儿如果能够在前期被察觉进而诊断、尽早开展治诊干预,非常严重的情况除外,大多数可以被治愈或使其正常化,尤其年龄越小的患者,再构能力越强,在其生后半年内,可塑性是最强的,干预效果最好,应及时治疗。
(四)患者父母多是少数民族,文化程度偏低,对该病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同时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程度也会更高,进而忽略了家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其对医护人员的依赖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把康复治疗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加强巩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造成西南边疆地区脑瘫儿童患病率的因素,出去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可抗因素之外,还包括居民文化水平、生活习惯、重男轻女思想等因素。尤其是女性脑瘫儿童的存活率较低应尤为注意。全社会都应大力推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预防治疗观念;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学习孕产保健、健康分娩、新生儿新生儿体检等知识;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定期产前检查,指导选择生产方式,新生儿监护,积极护脑促进恢复等,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落实医疗保险工作。加强宣传和震慑力度,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患病儿童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对患病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04).
[2]李大中,张素玲,金洪芳,王守磊.西宁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病因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1994,(S1).
[3]王守磊,冶建军,金红芳,贾靖.西宁地区22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5,(07).
[4]梁友玲,郭先鸣,杨广林,颜秀梅,李小丽,李广邕,兰东屏,李淑先,王勇,丁浩平,刘艳玲,刘建蒙,李松,林庆.广西1~6岁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状况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03).
[5]梁友玲,郭先鸣,刘艳玲,丁浩平,颜秀梅,李小丽,兰东平,李淑先,王勇,杨广林.广西11万1~6岁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0,(03).
[6]易生.粤西地区90例脑性瘫痪病因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9,(14).
[7]李颂宜.小儿脑性瘫痪的近代研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9,(03).
(作者简介:[1]田佳鑫,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2]通讯作者:孙茹,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学历:博士,职称: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