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7-06-19许梅英
许梅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课改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开始向内容更新、知识更广、动手能力更强三个方向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也经历了从临摹到素质培养的过度,效果还有待提高。基于这样的现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好地适应课改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查询,结合工作经验,就实施“五化”策略,即“同课异策化”、“管理宽泛化”、“内容层次化”、“手段多样化”、评价维度化”,来谈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旨在对我国小学美术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美术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课程在历经新课改的洗礼后,教育目标开始向审美素质培养转变,对应的美术教材做了较大改动,其中涉及的绘画技能更丰富,内容涵盖面更宽广,知识系统性得到了明显增强。但是,教育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更是社会不断自我更新的产物,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完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基于这样的现状,小学美术教育如何适应改革,或者迎合改革就成为摆在眼前的课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这是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留下的诟病,一时还无法根治,但是它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思维开阔,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除了具有传授绘画技能的作用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所以,实施美术创意教学“五化”策略,即实施同课异策化、管理宽泛化、内容层次化、手段多样化和评价维度化,是小学美术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同课异策划
从美术本身的流派来看,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与个性,这是创作者在其生活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美术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基本绘画技能,更要学习美术的深层次表现手法,也就是意境。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繁杂过程,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无疑等于同化了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所以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就是脱离实际的表面敷衍而已,这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审美意识和美术修养的形成。实施“同课异策化”,就是要顾及班级间、年级间的学生差异,及时寻找对策,尽量降低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误差,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赋予教材更多的生命力,让教学过程精彩演绎。正如外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爾变成画家。”学生通过“同课异策化”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还可以将潜在的创新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二、管理宽泛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性的发挥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直接相关。一般条件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施加更多的课堂自由,才能获得学生的创新行为。小学美术教育不能建立在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模式下,要给小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以及操作空间,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彻底释放他们。其中日常课堂管理要相对宽泛化,首先在思想层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其次在美术技能操作中要多选取抽象派作品加以练习,因为抽象派作品首先并不写实,这可以有效避开学生美术功底的差异,其次临摹抽象派作品还可以从多各角度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
三、内容层次化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强调绘画技能的培养,教师经常会自己做一张范画或者展示其它学生作品,让学生临摹创作,然后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这种教学思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建立丰富的层次,即:每堂课(每个阶段)教师应重点介绍美术作品的流派、流派的主要特点、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一些小故事,然后才是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让美术课程更像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理论课程,而不是简单的实践课程。丰富的教学层次可以让学生对某一种绘画流派形成文化意识,进而上升到感情层面。
四、手段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载体,没有媒介教育就显得空洞。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感觉-知觉-表象-理性的过程,其中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中,表象非常重要,而表象的形成离不来感知觉的信息收集,在美术教学中,视觉信息收集尤为重要。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只能诉诸视觉形式来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肌理、质感、空间都表现为视觉直观性特点。小学美术教学直观性特点确定了小学生注意力的介入时间,媒介的运用给表象的形成提供了搭建平台,从而使小学生对于美术感知觉得到扩展和提升。
五、评价维度化
自然科学都有一个既定的标准答案,而美术学科则不然。传统的小学美术评价只认作品,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存在是完全错误的。小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还很肤浅。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仅用临摹的相似度来简单衡量,而忽视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努力的付出,正如我们无法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的作品评出优劣一样,小学生的美术考核要建立自由化而非规定化,就像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美术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建立多个评价指标,综合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略带鼓励的评价,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六、结语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看似技能学习,更是文化熏陶与底蕴磨炼。小学生处于懵懂期,对于一切都充满好奇,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己任,灵活运用“五化”教育策略,真正将美术的魅力传播出去,让小学美术教学充分绽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
[4]李永正,等.小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