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7-06-19朱志成张云鹏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

朱志成 张云鹏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为了迎合大众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逐渐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网络热点事件典型性突出、影响面广、代表性强,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关键词】 网络热点事件 高校学生 价值观

1.网络热点事件

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特征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没有生活压力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网络热点事件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呈现出传播快速、涉及面广、热点趋同、共鸣溢散等特点。

1.1 传播途径多样化、涉及面广

当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获取各类资讯。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学生通过新闻网站、APP获取新闻资讯;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体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占40%;传播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同时,高校传播网络热点事件涉及领域广泛,学生会关注教育改革、就业创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切身相关的信息,如“王宝强离婚案”等。同时由于青年人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也会关注百姓民生、政府改革、反腐斗争、国家主权领土等社会热点问题,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南海主权争端等。由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涉及范围广;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网络社会热点事件,追求新闻和舆论自由。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进而影响对社会的认知感受。

1.2 传播速度快、扩大共鸣溢散效果

网络特性导致当前网络事件频发,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公开化的加强、信息获取的便利化、学生高关注度,使得网络热点事件在高校学生间传播速度极快。高校学生社会主体意识强烈、知识水平较高、学习探索意识强,这些特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热点事件的传播、评议,高校逐渐成为热点事件社会话语场域舆论策源地和发酵池。而高校专家意见领袖的积极参与,会扩大网络热点事件的共鸣和溢散效果。

1.3 绝大多数学生关注热点事件、学生参与度高

高校学生大多处于18-22的年龄段,作为90后,他们思维活跃、想法新颖,社会主体意识强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讨论,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获取、传递的快捷性,促使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热点事件的动态发展有着较好的了解。对于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信息追踪、分析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发散思维。勇于表达对于事件的看法,体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和群体利益的诉求;观看社会百态,提升素养以更好的认清当前社会的形势。

2.网络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学生价值观是在处理各类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根本立场,建立在认知与情感的深层次的心理变化上,通过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网络热点事件通过各种形式新媒体的传播,高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热点事件就像一柄双刃剑,其在高校传播产生多元影响。

2.1 唤醒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生活在象牙塔的高校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实际有效的社会沟通。网络社会热点事件的快速传播,让高校学生有了社会参与的可能。通过关注、讨论、发表意见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有效提高了社会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通过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不断探索、互动评议,获得参与感、社会认同感,从而加深对于社会的认识。

2.2 提升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法制观念内化于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时期,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青年学生对于和自身利益、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尤为关注,特别是公职人员渎职、各类富二代、官二代等事件。在网络事件中,不同网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在网络论战交锋中,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多元化的观点。在众多真假难辨的消息中,学生运用自身知识进行信息筛选、获取真相,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认知水平。重大网络热点事件例如“钓鱼岛事件”、“南海仲裁”事件等牵动了大学生群体的爱国心,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网络直播法庭审理重大事件,将庭审程序步骤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法制观念,将法制观念内化于心。

3.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

如何引导高校学生正确看待网絡热点事件,弱化其负能量,强化正能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凭借互联网利用网络平台做好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内涵的价值观。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力量,其价值观的导向关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首先,要加强思想理论课程建设。通过党课、形势政策课进行理论知识教育,重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讨论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及时疏导负面想法,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背景下坚定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其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借助新媒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对于热点事件,教师要及时将客观、正确的评论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信息鉴别的能力,弱化热点事件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 开拓社会实践平台,推动学生社会化进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催化剂。在扎实推进思想理论课程的同时,高校要创造条件构建社会实践平台,以寒暑期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为重点项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有效的社会沟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践,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06).

[2] 黎耀明.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57-58.

[3] 董琳.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于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研究[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26):183-184.

[4] 刘义.网络事件中大学生群体态度及其导向政策研究[J].新闻知识,2014(8):45-4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