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仪式教育初探
2017-06-19任敏娟
摘 要:教育仪式就是教育场域中典礼的秩序形式,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参与过各种各样的教育仪式。仪式教育先于事件旨在改变认知,仪式教育后于事件旨在反省警示,仪式教育伴于事件旨在浸润洗礼,这就是仪式教育的意义所在。教师应该好好策划实施教育仪式,让仪式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仪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仪式教育擦亮学生的人生。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仪式教育
一、为什么要有仪式教育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当一个人能严肃认真对待,事情自然会最大可能地向好处发展。
这样的仪式,会让看似普通的事件成为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样的仪式,会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虽然已过去几十年,可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清楚地记得,读一年级前,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新书包、新笔盒、新衣服。开学当天,外婆还煎了“薄撑”(广式煎饼),老人家认为吃了“薄撑”能让学生上课坐得住。于是,开学第一天,我们便吃过“薄撑”,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严肃而快乐地去上学,去认真履行学习的责任。
如果没有这种简单的仪式,我们或许不会对学习、对生活有着如此严肃的态度。这些仪式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重情、有责任感、守信用等,这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开展仪式教育
1.顺其自然,注重细节
学校仪式是一种文化,是学校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承载,能够展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在学校文化建設中,仪式很重要,学校文化正是通过各种学校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的。
为了发挥仪式教育的辐射作用,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地开展常规性的仪式教育,并让它成为常态。如一年级新生开笔仪式,一年级学生的入队仪式,六年级学生的毕业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及乐淘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校际四大节日的启动仪式和闭幕仪式等,皆为学校的固定教育仪式项目,循环开展。
为了使仪式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进行仪式教育时要关注细节,必须对学生的仪容、声音,场景的布置,道具的使用以及仪式的程序等细化要求。本文以新生入学仪式为例,进行工作细化。
一是仪容。全体一年级学生在参加仪式前洗脸洗手,穿上崭新的汉服和布鞋,头发上绑上束发带,在着装整齐大方的家长陪同下达仪式现场。
二是声音。无论是主持人、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发言代表,均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响亮的进场乐与伴奏乐,能使人深受感染,催人奋进,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是场景。场景配合仪式来布置,力求简单而隆重,如搭建舞台、张贴大幅背景、摆放大鼓等,充分引起参与者的注意力和庄重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道具。精心准备好所需的道具,包括宣纸、心愿卡、心愿瓶、彩色笔、大鼓、鼓槌、朱砂、笔、尺子、功夫茶杯等。道具的完备可以最大限度地配合仪式的开展,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
五是程序。整个仪式过程要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按部就班地开展。
第一步:正衣冠。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由一年级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整理服装。第二步:点朱砂、启童智。一年级各班教师和家长给学生在额头上点朱砂,以示启智慧。第三步:击鼓鸣志。每班派一名代表上台击鼓表志向。第四步:开笔启蒙。让学生准备好彩色笔,一年级教师发人字格,指导学生书写“人”字。第五步:茶敬亲师。教师站在队伍前面,学生家长站在队伍后面,学生依次上前向教师敬茶道感谢。第六步:家长和学生合作写心愿卡。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对未来的憧憬、愿望写下来,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到心愿瓶中。心愿瓶会在毕业仪式上再次打开,学生可以亲自见证自己的心愿是否实现,有则鼓励,无则加勉。
仪式的每一道程序都要精心安排,不多余也不简化,完备的流程能教育学生做事应严谨认真,这也是言语无法替代的。当然,仪式教育的细节不是只有这些,只要能够发挥教育的智慧,就能让仪式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借题发挥,点到为止
学校即是一个小社会,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教师要懂得抓住时机,借题发挥,开展相应的仪式教育,把好教育成效关,一定得点到为止。例如,少先队大队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每周五定为学生便服日,当天学生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回校上课。看到学生鲜花般的笑脸,教师很欣慰。可是问题接踵而来,有个别学生穿的衣服太成人化,甚至太另类了,完全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于是,学校“借题发挥”,借机开展了“小学生的着装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专门举行了启动仪式。仪式上,校长进行了宣传讲话,学生代表进行了服装表演,仪式之后,各中队还分别开展了相关的研讨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该如何着装就有了正确的认知,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又如,在学校的“乐淘节”上,教师发现学生进行买卖都相对“直接粗暴”,如“多少钱?”“太贵了,不买”,缺乏礼貌,甚至发现个别商品存在“暴利行为”。于是,在下一次乐淘节到来前期,学校组织各班学生进行了“买卖中的道德”专题教育活动。随后,学校举行了乐淘节的启动仪式。仪式的其中一项议程,是请学生代表讲讲“乐淘”的心得体会:如何进行定价,如何进行买卖。
学习、生活如同流水,学生每时每刻遇到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要留心观察,懂得抓住时机,借题发挥,及时开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小题大做,无中生有
在常规学校生活中,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以建立学生内心的秩序感。
例如,发现学生把厕纸弄湿后团成团仍在墙上的事件,教师立刻安排了一场别样的仪式教育,包含厕纸状告与宣判仪式。场景布置成法庭。首先由班干部代理厕纸进行诉讼;其次由值日的学生、目睹经过的学生出庭作证词;接着由扔厕纸的学生自我辩护,当然也可放弃辩护;最后,由班级法官宣读判决书,扔厕纸的学生根据判决书的要求弥补过失。
又如,春天来临之际,校园的各色鲜花盛放,教师却发现有学生偷偷去摘花。鉴于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各班了解具体情况,并开展了一场“葬花”仪式,包括葬花、忏悔和承诺。首先,把学生偷摘的花收集起来装好;再把相关学生带到生物园;接着,请学生挖一个泥坑,把花小心地放进去填土埋好;然后,让大家低头闭眼忏悔自己的过错,悼念鲜花的早逝;最后,当众承诺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状告与宣判、葬花与承诺等仪式的开展,让学生知道这些行为不可取,从而引起警惕,杜绝类似行为的再发生。
总之,仪式教育先于事件旨在改变认知,仪式教育后于事件旨在反省警示,仪式教育伴于事件旨在浸润洗礼,这就是仪式教育的意义所在。教师应该认真策划并实施教育,让仪式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仪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德)洛蕾利斯·辛格霍夫.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刘永强,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任敏娟(1974— ),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教导处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及课外阅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