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区房浅谈社会阶层固化

2017-06-19王稚祯

中国市场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区房阶层学历

[摘要]“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因为学区房可以卖,而学历不能,于是后者就成了已经兑现的业绩,再无想象的空间,而前者则是一种概念,炒到多高,全凭购买者心中的期待,期待无价,于是学区房的价格便也节节攀升起来。

[关键词]学区房;学历;阶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03

最近一段时间,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屡屡可以看到一个看似调侃、却引来不少讨论且颇具全民性的话题——“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甚至还有人由此总结出了一个更加“有趣”的困惑——“为什么从北大清华毕业仍然不值钱,买不起学区房,但学区房一直很值钱,只是为了上北大清华?”种种调侃,中心点始终脱不开“学区房”三个字,而学区房这一话题,早已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各大城市的地方新闻,也履有“买了学区房却不能上学”的相关新闻见报,与其他社会新闻的评论留言中多属于吃瓜群众看热闹的起哄不同,这类新闻下的评论,往往是有同样情况的网友,或者根本还没购入学区房网友感同身受的忧心忡忡,与另一些庆幸自己买到“靠谱学区房”者的暗自庆幸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

套用某些经济专家的解释,因为学区房可以卖,而学历不能,于是后者就成了已经兑现的业绩,再无想象的空间,而前者则是一种概念,炒到多高,全凭购买者心中的期待,期待无价,于是学区房的价格便也节节攀升起来。

抛开种种调侃之言,房价,尤其是学区房的房价屡屡抬升,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

1房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始终处于绝对高位

十年前,受雇于外企,享受着在当时的收入水平来说处于高薪地位的白领阶层被视为标准的中产阶级,仅仅是财富的数字就已经引人羡慕,可时至今日,情况已大不相同。随着民众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大,对财富缩水的惶恐的加剧,即使有再多的声音认为目前的房价委实过高,也无法阻挡缺乏投资渠道而又有着不少现金的普通民众涌向房地产行业进行投资。房地产早已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局所,其品质的好坏与数量的多寡,不单代表着一个普通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更被视为奋斗成功与否的标志。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调查与研究中心2016年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家庭的户均资产在最近的五年中增长态势良好,约保持在年均8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着,按此速度发展,在2016年年底就可超过100万元关口,全国家庭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更是可以达到1475万亿元。在如此大的资产规模中,房地产在资产规模中的配置却是始终无可匹敌,2015年的占比为65%,到了2016年,已接近七成。

2好学历由奢侈品转为必需品

比起“刚需”、“改善性住房”等非常具象的概念,学区房的背后则被赋予了更多深刻的含义。在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要想参与到激烈的竞争当中,首先还得取得竞争的资格。这个资格,本身就已经给它的觊觎者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而其中,资本就成了能够取得竞争资格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现阶段的成功者中,白手起家的不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善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延续自己的这一种成功。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一方面认识到了奋斗者本身能力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背景和人脉在关键时刻所能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前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奋斗者所受的教育,后者则来源于他所处的圈子。所以,在这些成功者眼中,他们一边相信着自我奋斗的可能,也正视下一代继续成功的难度的加大,而此时,学区房就不仅仅是一套住房,一张入学通知书,还是一枚能够在好的教育资源中获得高端人脉,进而实现阶层晋升的入场券了。

換言之,学区房热的愈演愈烈,并不是因为学历不再重要,而是因为好学历已由从前的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含金量或许下降,却是具有竞争未来资格的保证。因此,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才不惜一掷千金。

从各地房地产市场呈现过热开始,中央就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概念,更是有多个城市不断实行了房地产政策的升级调控措施,或干脆利落地实行限购。这些政策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但都尚缺乏一个能够长期施行的根本性的措施,仅仅通过行政性的强硬政策,长此以往,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而现在,由“学区房”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对于某一些投资者来说,房子既不是用来住的,也没准备用来炒,而是被他们当作一种提升自己生活层次的媒介。在他们看来,不论是从小孩升学,还是邻里街坊的整体水平,都对自身和子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倒有些“昔孟母择邻处”的意味了。

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学区房的热潮折射的不仅是房价的问题,更多地彰显出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等,更折射出普通民众对于阶级固化的集体焦虑。这并不是民众的杞人忧天,近年来,寒门学子上名牌大学的概率一直在逐渐缩小,更有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跌至一成多,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为扭转这一现状,自2012年3月起,教育部就联合五部门发出了《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起,“十二五”期间,每年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招生计划,以本科一批高校为主,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该计划旨在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即便如此,对于某些出身贫寒,却通过自己的优异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周围其他同学在基础上的差距,这使他们在需要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补足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国家早已提倡了多年的消费升级,到最后,核心依然归结到了房地产这一项上头。学区房的走俏,从侧面说明了民众对于未来社会流动性降低的潜在担忧。民众对于目前生活存在的不满和期待,若是自觉可以改善的可能性极小或者根本不存在时,挫折感增强的同时,也会愈加寄希望于奋力一搏,从而催化了学区房的愈演愈热。这种对于社会资源分配层面上的担忧,或许不是单纯控制房价所能抑制得了的。

比起单纯的控制房价,在对待学区房的问题上,由社会提供更多流动的资源,特别是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均衡,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毕竟,在无法确定下一代未来的时候,为人父母,为了子女能够活得更加鲜亮一些,手中能够掌握的不动产资源更多一些,安全感才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学区房降温关键靠“均衡”力度[N].中国教育报,2017-04-18

[2]王庆环农村学子你在北大还好吗[N]光明日报,2015-06-17

[作者简介]王稚祯(1991—),女,汉族,四川通江人,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教师。学士。

猜你喜欢

学区房阶层学历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学区房”涉嫌虚假宣传, 业主怒告开发商
知识无力感
中国人到纽约长岛买“学区房”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