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未来的优势在数字技术
2017-06-19黄益平
文黄益平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优势在数字技术
文黄益平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
最近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但是大部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一般都集中在互联网公司做的金融交易,其实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广义的定义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做金融交易。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其中一个就是看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互联网的转型。
1978年底我国的金融改革开始,一开始的时候中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到现在我们的银行部门已经非常庞大,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银行,数量已经非常巨大了。尤其是从90年代开始,我们经过了一轮的银行改革,从冲销坏账、国家注资到新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会计制度、不良贷款的分类制度,后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直接上市,应该说我们总体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部门经过了一轮非常激烈的转型和改造,我相信在银行部门工作的朋友应该是比我有更深刻的感受。但是我们从今天来看中国的银行业务还是面临很多的挑战,我讲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增长下行,金融风险上升,体现到银行里面就是不良率的迅速上升,这恐怕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增长在减速,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要升级换代。产业要升级换代意味着我们需要新的产业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那就意味着有一大批过去有活力、有竞争力的产业要淘汰,对于银行的资产显然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调整过程。
第二是市场化改革会对银行形成竞争压力。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有利于市场化,汇率体制形成机制的改革,包括资本项目开放,尤其是我们现在提倡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各个方位来看,都会对银行形成比较大的新的竞争压力。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金融体系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我觉得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我们现在说的数字技术,在金融交易当中的应用应该是机遇和风险同时并存的。
我们在北京大学有一个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大概成立了一年多,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几项工作就是做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数,这个指数是一个月度指数,从2014年1月份开始分成六个业务类别分解到各个省,到各个地级市。
从这个指数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比较清晰的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2014年1月开始到现在大概平均来说每年翻一番;二是区域性的差异非常大,沿海地区比较发达,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通过我的同事做的量化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它跟杭州的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很多的发展其实是围绕着沿海地区,尤其是跟杭州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中心城市推延开来;三是80后、90后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力量。
数字技术为解决金融交易的核心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应该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如果现在全世界排一个名次,最大的是所谓的Fintech或者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前五个最大的公司里面有四个都是中国的,我们确实已经迈到了前面。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风险,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看到的P2P平台,其实还不止P2P,有很多其他的互联网金融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还是得到了非常长足的发展?我觉得是三个简单的因素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传统金融部门非常庞大,包括我们银行体系已经是非常庞大,数量非常多。但是传统金融部门的金融服务不足仍然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很多人没有获得好的金融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这是第一个原因;
二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帮助我们解决金融交易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金融交易我们都知道就是一个资金的融通,它碰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在交易以前叫逆向选择,交易以后叫道德风险。具体的操作各位比我的实战经验更多,具体而言就是获客成本、风险定价。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什么一般人得不到好的金融服务?就是跟我们传统金融机构比较难以低的成本获得客户,以比较好的办法确定风险定价这个难度有关系。数字技术一端是移动终端,另外一端是大数据分析,应该说为帮助我们解决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是为什么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快的原因。
三是我们的监管框架相对比较宽容,比较容忍,在其他很多国家没有牌照做金融是完全不可能的,或者说一个物流公司,一个网购公司拿了金融牌照也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这在我们国家都发生了。应该说是相对宽容的监管环境给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副作用也有,风险非常多。
我认为数字技术,或者我们叫数字金融,它最大的优势还是普惠性,普惠性简单的说法就是普惠金融。其实这是过去十几年各国政府一直在推的,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从小贷公司到鼓励商业银行所谓的“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还有其他很多的举措,政策性银行等等,总体来说有成绩,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突出。核心的难题还是我刚才说的,获客成本和风险定价,这两个问题很难解决。但是数字技术有可能使我们在这个上面有一定的突破,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优势也在这里。
这样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于民生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我的理解是现在更多的转向服务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它们和互联网金融,尤其是数字技术之间有很好的匹配或者是相互支持、融合的地方。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优势在数字技术
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以后,一个经常听到的讨论就是它将给传统金融部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的说是要取代了,有的说是要冲击了,有的说是要影响了。我觉得可能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有,核心关键还在于互联网金融自身能不能健康发展成长,这个问题说实话现在还不是很清楚,除了互联网支付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其他领域的互联网金融还都在发展过程当中。
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很好的利用数字技术,这个其实也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大的考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课题,叫“商业银行互联网战略转型研究”,这是我们三个北大国发院的教授,也是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一起做的报告。这个研究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编制了一个《北京大学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指数》,这个转型指数我没有时间具体展开,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分指数:一是看的每一个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这个主要是从年报里面看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对互联网技术的讨论;二是看互联网金融的组织,主要是看有没有部门,有没有高管;三是看互联网金融的产品。这三个不同的指数整合起来,变成我们的这个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转型指数。
大体来看我们这个指数现在有一点滞后,到2014年,应该是用了100多家银行的数据,最后把它整合在一起。总体看来增长速度还是很明显的,从2010年到2014年大概翻了三倍,尤其是从2013年以后,这个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我刚才说的我们三个分指数,一个是认知度,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组织,看起来似乎发展最快的是产品或者业务,发展比较慢的是组织,认知度发展也比较快。
互联网业务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各个银行都在做存贷款网络的业务,包括一些产品的销售,所以这个发展比较快,我刚才说了这三个指数当中业务发展是最快的。但是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而且有一些所谓的网络贷款或者网络存款本身利用的互联网技术不是特别突出。
我们的报告最后还提了几条对于银行的建议,这个项目还在进行过程当中,其中有几条我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探讨。
将数字技术用到传统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部门,应该说是有潜力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数字技术不是全能的,所以我们也并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代表我们不需要传统的金融机构了。我们觉得,它更多的是用现代的技术来解决传统的问题,如果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我们处理银行的交易,可能需要从内部改变我们的一些流程,这个对于我们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提出一些要求,并不是简单的放两个产品在网上就能解决问题的。
另外,我们能不能真的用好大数据,其实像很多商业银行,它们有长期的客户关系,有数据,而且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其他的数据。互联网金融大家都在做,而衡量做得好不好的标准,无非就是几点,第一,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客户,第二,能不能控制风险。如果商业银行要互联网化,能不能控制风险,尤其是能不能控制低成本基础上的风险将是很大的考验,这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如果要实现互联网化的转型,还需要组织机构上的匹配。
(本文系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民银智库50人论坛成立大会暨中国民生银行改革创新研讨会上演讲编辑整理)
(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