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也要补精神之“钙”

2017-06-19丁帅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

丁帅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大学生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文化建设将得到改善,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将不断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精神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出现低俗迹象

精神文化是人们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普遍追求以及对精神文化认识的不足,导致许多大学生对精神文化不太重视。主要表现在:

文化生活内容单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的文化活动形式单调。由于文化活动匮乏单调、缺少吸引力,影响不够深入和广泛,致使许多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大學生渐渐失去了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文化生活格调出现低俗现象。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传播流行的、大众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也能使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迅速在网络中传播。由于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是非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特色风俗活动价值观扭曲。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网络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带来大学生文化培养上的矛盾,还带来了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会冲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不利于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开创。

基础文化设施不全,利用效率不高。基础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习室、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这些基础文化设施是大学生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的重要资源,但是由于许多身处经济不发达城市的大学,其文化基础设施并不多,或者文化基础设施并不健全,这就可能导致许多大学生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反”“非”“伪”扰乱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场经济思潮与改革开放强烈冲击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意识中的价值意识“自我中心”趋向演化形成了强烈的极端价值主义和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过往依附于计划经济的国人解脱出来,并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角色。这一变化又使得国人思想意识发生剧烈变化,自认为可以从人本质的“社会性”中脱身,同时造成可以逃脱现实道德约束的错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原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以新的方式出现,地方上某些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歪理邪说等等有抬头的势头,这些“反”“非”“伪”侵袭扰乱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志。

针对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管理组织不严密,各项投入不足。在某些领导干部的观念意识中,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这样的误区。对文化建设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模糊,因而出现了文化建设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尴尬境地。从某种层面来说,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扶相依,落后的社会文化建设,将会导致经济发展的缓慢甚至停滞。

网络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大学生精神文化匮乏的矛盾。在全球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当前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更是网络大军中的主力军,网络学习、网上资料查询、虚拟网络社区等普遍存在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同时各种不良信息、网络游戏的存在也正在日益腐蚀着部分在校大学生,蚕食着大学生为数不多的专业学习时间,少数人迷恋网络,从而导致学业的荒废。

大学生有限的收入导致其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还有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靠政府办文化的思想是不现实的,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当代大学生来积极参与。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

在大学生自身方面,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对大学生不仅有显性影响,还有隐性影响。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的文体活动包括:开展内容丰富、充满正能量的主题班会,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创新性活动等等。

在学校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不仅是社会文化生活的范畴,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生活程度的高低,不仅能够展现当代青少年的风貌,更能彰显一所院校的层次。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离不开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具体措施有包括:

加强精神文化生活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上大学已不再是遥遥而无期的奢求,但当前高校在对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方面仍存在短板。再者,现在较多学生存在思想观念涣散,精神追求扭曲,更甚者是无欲无求的现象。学校应积极开展相关的精神文化专题讲座,以专家、学者为导向,对精神文化有全面的认识,确立自己的信仰;院校领导、老师、党员同志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学习党中央最新纲领文件;积极开展课余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的建设,并不只是有几排楼、几扇窗、几本书这些表面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在此硬件基础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离不开院方教育资金的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填充校园图书资料是文化生活建设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所,游泳馆等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之内外兼修。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为人师表,不仅要在学术研究、求真求实方面有好的成就,在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追求方面也应为人楷模。否则,那些不正之风、不良之气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邪恶之手。

在社会方面,开拓创新发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活跃和繁荣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这是文化事业创新的主要标志,在文化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主要作用。为此,一方面要建好中心活动,巩固文化阵地的发展。要按照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摆在关键位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以提高实用性为原则,文化工作要切合实际,整合多方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使有限的文化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确保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之余有所学、有所玩、有所乐。

整合文化市场,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文化部门要转变思想,改革要思路清晰,措施明确。一是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优惠政策,同时要优化文化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凡是法律允许兴办的文化产业,我们要引导社会积极兴办;凡是法律允许给予的优惠政策,我们要毫不保留地给予保障。二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为大学生发展精神文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大学生的文化市场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关键是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文化建设必将沿着民主、法制的轨道顺利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将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①胡建:《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与增进策略:一项国际比较的研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