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唤醒高中英语教学内生力
2017-06-19刘海英
刘海英
摘 要:高中英语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教授高中生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实践方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掌握一门外语这么简单,还需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见解和理解能力。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核心素养和唤醒英语教学的内生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内生力
“素养”是当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扬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价值所在。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和技能。这也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要求,是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发展核心素养要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这是三项基本原则。发展核心素养的路线是要提出素养框架,对接新课标,广泛征求意见,利用课堂教学模式唤醒英语教学的内动力,以求达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唤醒高中英语教学的内生力
1.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唤醒课堂内生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首先要把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出发,教师运用课堂内生力进行辅助。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数学逻辑、人际交往、自然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都有同样的重要性,同时任何一种智能都紧密相连,这是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单一的关注学生成绩,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及内心情感,使学生达到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这需要教师重新定位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开始运用英语口语,使用多变有趣的问答,慢慢带动学生之间用英语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再用老一套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学习外语时不能是死记硬背,要深入了解文化环境和语言特点。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唤醒课堂的内生力。
2.运用情感资料,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
英语和汉语都属于语言的一种,他们都有自己的语法、意境和使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环境教学法、经典素材法、视觉听觉感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高中英语的问路表达中,学生对课本中的语法学习后,延伸到生活中路名的介绍;外国人见面的打招呼方式和聊天内容,与我国的方式不同,通过了解背后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再如,利用经典的素材电影片段《阿甘正传》,影片讲述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睿斯·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影片是全英文,在观看如此励志电影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电影中人物的对话、语气、表情进行分析讨论,充分唤醒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模仿其中经典的桥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谈论过程中不仅可以分享电影励志的情节,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借助行为、生活促进教学课堂的内生力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唤醒教学的内生力。比如,在学习一篇英語文章时,教师可以多进行课前提问,主人翁为什么会遇到这件事?遇到这件事主人翁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多添加一些提问并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研究,使学生觉得有趣,想去了解主人翁的故事。把课堂的主角留给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引路人进行辅导,把原本的教学任务变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寻宝”课。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每一堂课做“私人订制”服务,贴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手抄报”活动,在高中校园里,学生大都喜欢抄录流行歌曲的歌词,运用此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英文版或者英语歌曲的抄录;多开展“英语,根本停不下来”活动,鼓励学生平时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在校园开设英语角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符合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方针。
三、结束语
英语课堂就是师生互动、发展多元思维的活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唤醒英语课堂的内生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是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课堂中大力落实,唤醒新课标英语课堂的内生力。
参考文献:
[1]刘媛.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6):136-137.
[2]凌鹭.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观[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