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7-06-19陈林
陈林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和学的工具,针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繁多、杂乱、零散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以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复习为例,探讨构建思维导图的课堂实施策略,并阐述了构建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策略
思维导图是众多思维工具中的一种,能将放射性思考的内容通过文字、颜色、线条、图画的形式创造性地变为具体化、可视化、高度组织化的图画。高中生物学知识点繁多、缺乏系统性,学生复习起来难度大。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自我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构建思维导图的一般步骤
第一,按照课本章节编排的逻辑顺序确立思维导图的中心。中心知识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并向四周发散三个分支。
第二,第三章总共分为三节内容,分别为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二级分支: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第三,再根据每节课的内容模块确定第三级分支:如细胞膜向下又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分别为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器向下又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分别为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第四,在第三级的基础上罗列出其包括的知识点为第四级分支,直到不能再细分为止。如细胞膜的功能又包括三点。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构建策略
1.留白填空法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绘图能力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如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的大体框架,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思维导图,学生的水平越高,空格就越多;针对高水平的学生 ,教师可以不提供任何暗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本后自主构建该章节的思维导图,教师随机抽查,并在班级展示、修正。
2.合作探究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共同完成该章节的思维导图。教师可选择无从下手、有待完善两种典型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师生共同讨论,建言献策。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加以修改后、完善。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完善修改后,教师再次选择相同学生的作品进行前后对比,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该章节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在纠错过程中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避免直接呈现“标准”,制约学生的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应用后的反思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班级尝试思维导图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在自主构建思維导图的过程中,会认真阅读教材,回归课本,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后期复习中,学生可对已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再加工,如可以将错题总结记录在相应知识点后,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2]许孟琴.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