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及对策

2017-06-19张如南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对策

【摘 要】 “资源诅咒”论是指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更为缓慢的现象,它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的一道难关。本文主要对“资源诅咒”论的传导机制以及对策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对策

一 前言

“资源诅咒 ”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 ,由Auty于1993年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是指资源富集区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致使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資源贫乏经济体。换句话说,资源丰裕地区并没有因为资源而获得长期发展,反而表现为经济的低速增长,最终导致产业竞争乏力,社会矛盾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现象。

二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一)资源产业的扩张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丰裕的自然资源使得资源开采和简单加工业等资源部门的边际生产率大幅提高,势必会提高要素的价格,改变要素的价格弹性,引起经济要素比价的变化,以及要素在部门间的流动和重新配置,诱使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制造业部门向资源部门转移,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矿产资源的扩张致使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矿产资源开采和简单再加工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因此,资源丰裕地区一般都容易忽视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价值,当地政府缺乏人才积累的动力,教育、研发、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投资占 GDP 的比例普遍偏低,教育经费支出、入学率等都与自然资本丰裕度呈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本逐渐挤出人力资本,致使当地的经济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丧失了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张景华(2008)也认为资源丰裕会挤出创新, 矿产资源收入的易获得性直接减少了工作动力、间接导致较少从事创新劳动,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三)寻租与制度弱化阻碍了地区经济长远发展。自然资源容易带来高额的经济租金,很容易引起利益集团在对其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进行各种合法和非法的博弈行为,因此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导致制度弱化、寻租、腐败等现象。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会使得某些企业宁愿以寻租的方式获得收益,使得现有资源逐渐集中到少数企业或个人手中,形成垄断,并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而政府在巨额的“资源租”上管理不善会产生“诅咒”现象。收入不平等和资金外流严重,制度弱化是“资源诅咒”产生作用的根源所在。

(四)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矿产资源产业进入的低门槛性和高利润性,导致矿产资源极易被过度开发,这种掠夺式的开发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侵犯了后代人的利益,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对待矿产资源的基本原则是“先开采、后治理”,这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矿产资源的开采依然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会导致死亡。

三 破解“资源诅咒”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资源型地区的资源型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式在借鉴国外城市转型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以市场为基础、政府调控为主导的方针,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政府调控手段,对不同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和转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包括资源型地区的规划与发展政策、产业转型支持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政策和资源开发补偿政策等。

(二)重视对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与劳动、资本一样,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资源丰裕的落后地区虽然人口数量较大,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人力资本不断地被资源产业资本所“挤出”。因此,资源型地区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以优厚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以转岗、再就业培训的方式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和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人力素质,把经济发展的依托从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转向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生成能力。

(三)优化资源产权制度,建立有效透明的监督机制。对于资源丰裕地区而言,面临骤然来临的资源财富,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准备和有效监督,使得其他生产要素沦为资源的附庸。

由于资源产权及交易制度、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等的严重缺失,使资源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宰性力量,恶化了产业生态,扭曲了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向与配置方式,从而导致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发生。制度规范和管理约束是防范资源优势肆虐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优化资源产权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所有权、开采权和保护权,体现在资源上的权、责、利要尽可能对应,实现参与式发展。同时,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实现并监控资源开采权利的交易,进一步规范资源领域市场的经济秩序,防止腐败,控制寻租,限制行政权力的干预空间,削弱权力对收入机会的扭曲作用。

(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一般会对地下水、土地、大气等形成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建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以阻止企业进一步污染并尽可能地恢复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与生活环境,而生态补偿则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最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建发.“资源诅咒”与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J]. 中国经贸导,2012,6(20):44-45.

[2] 米成瑶.资源富集区摆脱“资源诅咒”的对策研究[J]. 求是,2011,11(10):97-99.

[3] 张玉荷.“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及其理论解释力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2012,12(20):102-104.

[4] 陈梅.“资源诅咒”现象的检验,成因与破解对策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6,2(25):46-48.

作者简介:张如南(1994-09月-02日) 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三江并流 “资源诅咒”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