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市场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2017-06-19王秉阳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实体资本资金

王秉阳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行核准制、过度的投机性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资金的配置效率,限制了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监管部门应审慎地推进注册制改革,培育价值投资理念,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资本市场 实体经济 核准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二者应当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协同发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稳定增长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虽然已居于世界前列,但在结构和制度上仍存在许多不足。这导致资本市场的效率与规模脱节,无法对实体经济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

资本市场应当植根于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经济形势“晴雨表”的作用

现代企业承担着投资、生产、销售等诸多功能,既是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实体经济运行的核心。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资金,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利润留存进行内部积累,还需要获得资本市场的外部支持。资本市场通过帮助企业扩张产能、提升效率来助力实体经济增长,同时也会从企业的经营回报中分享經济发展的成果。根据美籍比利时经济学家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永远都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离开了资本市场所提供的资金融通,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如果实体经济不能有效运转,资本市场的繁荣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从理论上讲,资本市场应当植根于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经济形势“晴雨表”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我国资本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背离。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汇率的波动导致出口需求下降,同时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过剩的产能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激增。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资本市场的表现却十分活跃,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仍然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这意味着,在高杠杆、高投机的作用下,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存在着泡沫化的趋势。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迫切地需要消化过剩的产能与库存,提高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和供给侧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更需要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的功能。既要盘活存量资金,在保证宏观流动性水平稳定的前提下,扩大资金融通的规模;又要发挥好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经济活力,加快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培育,实现经济长期发展动力的成功换挡。

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以及投资者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试点建立,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几乎已经走完了西方国家成熟资本市场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资本市场在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整体发展时间较短,在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以及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发行核准制限制了一些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资金的合理配置造成了扭曲。自2001年以来,我国对公司上市发行一直实行核准制,由监管部门负责审核企业资质,并对公开发行上市的申请作出批复。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一制度的实施具有其合理性。信息的不透明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另外,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多数企业具有过度投资扩张的冲动。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改善,核准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环境,反而成为了限制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枷锁。与此同时,退市制度也未得到严格地执行,资本市场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绩优公司无法进入,绩差公司无法退出,大量的“僵尸”企业挤占了资本市场的空间,有限的资金难以得到合理地配置,也就无法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市场投机特征突出。在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较高,机构投资者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仍不够成熟。监管部门和证券公司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教育不够充分,个人投资者往往被巨大的获利预期所诱惑,而忽视了股票交易中存在的巨大风险。另外,二级市场过度的投机热情也会降低传统信贷和一级市场直接融资的资金供给,淡化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的基础功能。

最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通过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企业融资到投资的转化,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根据规定,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投资规划,并且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披露,接受投资者的监督。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披露往往无法做到及时和详尽,外部投资者也难以对公司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资金使用方向随意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也有部分企业资金使用的决策与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具有盲目投资扩张的冲动。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的发展重规模而不重质量。在获得融资之后,它们往往急于铺摊子、抢市场,进行低端化的价格和宣传竞争,而并不注重技术研发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募集资金用于重复和低效的投资,一方面造成了过去几年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实体经济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理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方面尚存的不足与缺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一,审慎地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转板机制。在目前实行的发行核准制之下,上市与非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过多的行政干预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导致创新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因此,监管部门要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地推进注册制改革,建立资本市场不同层次间的转板机制,打通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淤塞的关节。

第二,培育价值投资理念,提高资本市场交易定价的合理性。在过度的投机炒作之下,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整体偏高,这将导致价格机制无法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监管部门和券商应当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个人投资者能够认清股票交易的风险,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也要继续严厉打击内幕交易、价格操纵以及老鼠仓等违法行为,引导机构投资者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健康发展。

第三,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水平,强化对募集资金使用的事前规划和事后监督。既要避免企业无效率的圈占资金,又要切实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每一笔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①辜胜阻、庄芹芹、曹誉波:《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管理世界》,2016年第4期。

②滕必焱:《加快推进监管转型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与经济》,2015年第3期。

③孟先彤:《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第5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实体资本资金
实体钱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重振实体经济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