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飞机,一直在路上

2017-06-19王哲

中国报道 2017年6期
关键词:空客波音客机

王哲

首飞成功只是C919通往商业运营的第一步,从首飞到试飞,再到适航取证,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C919最终能否获得商业成功,还将面临很多挑战。

进跑道、加速、抬轮、起飞,C919飞起来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于5月5日14时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跨越。

C919的官方定位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0座级中—短航程商务运输机。C919从立项开始,就被外界认为要从波音和空客垄断的民用飞机领域捅破一片天,开辟与波音(Boeing)、空客(Airbus)三足鼎立的“ABC局面”。

半个世纪的奋斗

5月5日中午,C919在围观人群激动的叫喊声中平稳升空,很快就消失在远方的云层中。C919的第一次飞行就完成多项飞行任务,同时有另一架飞机进行伴飞,这在中国民用飞机试飞中尚属首次。C919完成试飞流程后,于15时19分成功降落在浦东机场。按计划,第二架试飞飞机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首次飞行。

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老人——作为运-10飞机的设计师,已老泪纵横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从1970年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穿越了47个春秋,今年87岁的程不时亲历了这一艰辛历程。

据他介绍,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空客公司的A300还在襁褓之中,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项目已经悄然上马。当时中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几乎空白,国际环境复杂,基本不可能从国外买部件,纯粹凭借数十万科研工作者长达十年的艰难攻关,运-10终于在1980年试飞成功!运-10共研发了近百项新材料,100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机体国产化率100%。除发动机进口外,航电和机械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6%,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10吨,远超C919!运-10随后飞越了我国几乎所有高山湖海,成为当年中国航空业的骄傲。然而,当时我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根本无法保证运-10的批量生产要求,无奈被叫停搁置。现在,机身斑驳的运-10原型机还停在上海商飞浦东基地。

C919从一上马就确立方向,项目初期部分系统采购外国设备,确保安全性、突出经济性、提高可靠性。通过确立市场地位,逐步消化关键技术,形成国际国内供应商体系。欧美国家作为民航领域的“先行者”推出了严苛繁琐的适航标准,只有达到标准,才能被承认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对于中国民航客机制造是个很大的挑战。通过进口国外技术成熟、性能达标的部件让我国尽快符合适航标准,让我们自主化的客机尽快起航是最现实的选择。

为了圆一个中国的“大飞机之梦”,十几万科研工作者历经八年寒暑,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单薄的技术基础上、在严密的技术封锁中,造就了这款由中国主导组织设计的国产大客机,硬是给被波音、空客垄断的全球民用客机制造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C919的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空气管理系统等是由美国通用、柯林斯、霍尼韦尔等国外知名供应商与中方企业合作生产,而机身、机翼、尾翼等部分则已经完全国产。中国商用发动机公司正在研制与C919飞机配套的CJ-1000A(长江-1000A)型发动机,未来C919将最终拥有“中国心”。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主任艾剑良对本刊记者表示,C919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美国波音737和欧洲空客A320处在同一个量级和技术水准。C919全机长度39米,翼展近36米,比同类型飞机略大,但其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新型航空合金,使得总体重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但他也表示,首飞成功只是C919通往商业运营的第一步,从首飞到试飞,再到适航取证,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C919最终能否获得商业成功,还将面临很多挑战。

中国只造了壳?

从2008年C919研发项目开始启动到2015年11月下线,再到此后进行的多次测试过程乃至今天,质疑C919是“组装货”的观点一直不绝于耳。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宋笔锋对本刊记者说,包括巨头波音和空客在内的所有客机制造商,配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即使是波音787,它的部件也来自全球许多国家,仅日本就分担了35%,但这丝毫不能阻止波音在世界民航客机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衡量自主知识产权最重要的TC(型号合格证)和PC(生产许可证)都牢牢掌握在中国商飞公司手里!

“八年里,有很多技术都是国外封锁的,比如复合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甚至包括动力的控制技术。卖给我们的一些系统和产品是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包括飞控系统的供应商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也仅仅是负责实现我们设计好的算法和方案。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有102项创新发明,有相当多的设备包括材料都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对整个系统的集成,包括以后试验、试飞都是独立自主的。”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介绍说,“C919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比如我们第一次自主设计的超临界机翼,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宋笔锋还谈到,C919被称为“国产大飞机”,其实它的学名叫“中短程双发窄体民用运输机”,而未来的C929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

记者了解到,中俄联合制造的可以洲际飞行的宽体大飞机C929项目已经启动,研发中心设在俄罗斯莫斯科,总装将在上海完成。据介绍,C929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机翼长达60米,机身长度68米,相当于波音787機型的大小;其基本型航程为12000公里,座级280座,可以从北京到纽约实现直飞;巡航高度13000米,比C919高1000米;C929起飞重量230吨,是C919的3倍。C929还将采用更为先进的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

按计划,C929首飞时间是2024年,计划于2027年投产。

猜你喜欢

空客波音客机
东航失事客机第二部黑匣子抵京
客机变货机
业界走向灵便之际,空客停产其惊人“巨无霸”A380
波音百年:战火中走来的民航巨人
波音CST-100飞船试飞再推6个月
空客A320模拟机FD1+2可用性的讨论
空客飞过蓝天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MD-11客机飞行座舱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