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的思考与对策
2017-06-19林漳宝
林漳宝
摘要:文章着重从争取政策性支持,还钻探计划任务应得的盈利;优选承接市场上有盈利的钻探施工来增加盈利性高的钻探收入;提升钻探施工管理水平;创新钻探施工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展开对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的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钻探施工;经济效益;思考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为适应地质找矿新形势、新需求,多数80年代专业化改组为钻探队(公司)的国有地勘单位,重新转型为综合性地质队,钻探施工只是其内部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只有少数国有地勘单位仍保留专业性钻探队(公司)。这些年钻探施工得到恢复和发展壮大,为地质找矿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总体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国有地勘单位钻探队伍将面临迅速萎缩,重新陷入困境,最终严重影响到地质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的基本含义
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通过完成上级下达计划,公开投标、邀请投标、议标从市场上承接矿产地质钻探任务,所获得的总收入/总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尽可能增加总收入,尽可能减少总支出。
二、要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盈利性高的收入
要提高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唯有针对性的从上级下达计划和市场上承接矿产地质钻探两个方面着手,做实增加盈利性高的收入。
(一)爭取政策性支持,还钻探计划任务应得的盈利
1. 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无条件完成上级下达计划钻探任务,是履行事业单位公益性地质工作职能的职责所在。地质方是知识密集型队伍,地质勘查项目从选项、立项、设计、施工到提交报告全过程,地质方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没有地质勘查项目就没有钻探施工,而钻探仅是其中的一个工作手段,且是劳动密集型队伍,所以地勘行业长期存在重地质轻钻探的倾向,上级总把地质勘查项目中的效益留给地质方,成本压给钻探方。钻探方常处于明知完成上级下达钻探任务就亏损,还必须要完成的困境。虽然上级下达计划钻探任务具有公益属性,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但钻探施工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钻探施工是占用人力、物力、财力比重较大,投资最多,在全部地质勘查项目投资中约占60%。钻探施工没有盈利,就难以生存,就不可能有投入,更不可能有技术进步,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必然得不到保障,富矿变成贫矿、有矿变成没矿的事件就可能发生,就可能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国家在下拨地勘经费时,执行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该标准第五章钻探,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按19个不同孔深、8个不同岩石级别,详细规定了具体的预算价格,此价格体系实事求是体现了钻探施工的价值所在。钻探施工方为了生存与发展,应理直气壮向上级部门呼吁,争取政策性支持,力争把应属于钻探方利益归还给钻探方。唯有钻探施工方有了经济效益,恢复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同时地勘行业形成了和谐的各方,必将进一步促进地质找矿事业健康发展。
(二)优选承接市场上有盈利的钻探施工来增加盈利性高的钻探收入
国有地勘单位的钻探施工方,在确保无条件完成上级下达钻探工程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多承接市场上的钻探工程,同样是履行事业单位商业性地质工作职能所在。市场上承接的钻探施工,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公开投标、邀请投标、议标市场化方式获取地质勘查项目(包括钻探工程),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国有地勘单位仍处在适应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适者才能生存,当前就必须着重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国有地勘单位应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成立由单位主要或分管负责人、总工程师或探矿科长、合同预算主管人组成的强有力的、内行的管理班子。负责承担收集各种信息情报资料、现场踏勘,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做出参加那些钻探工程投标或议标的决策,编制投标文件,提出报价,一旦中标,则负责合同起草与谈判等投标或议标的全部工作。
2. 投标决策时或工程承接前,要依据招标公告或议标邀请,对招标或议标工程、招标或议标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结合本单位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管理方面、信誉方面的实力;综合考虑工程的可行性与可能性、可靠性、可能利润的预测等原则;择优选择出有盈利的工程参与投标,放弃承接本单位主营和兼营之外的工程;工程技术与规模要求超出本单位技术等级的工程;本单位资质等级、信誉、能力明显不如竞争对手的工程;本单位施工任务饱满,且投标工程盈利较低或风险大的工程;工程业主资金不落实,本单位不愿意垫付的工程。
三、提高国有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必须减少钻探总支出
国有地勘单位的钻探施工,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针对性的提升钻探管理水平和创新管理体制为抓手,方能做实减少钻探总支出。
(一)提升钻探施工管理水平
国有地勘单位钻探施工管理水平,现处于一般制度管理型向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型层次过渡的阶段。还未能切实有效运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支援物流和事务流,完善和高效的对外接口尚未形成。
1. 钻探施工生产准备,支出中最多最不可控的部分,是机场、便道、水路所需的临时用地、修筑和青苗赔偿,必须与当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林业部门、村民进行多方沟通协调,具有难度大、问题多、耗时长、费用高的特点。钻探施工单位必须提升对外谈判管理水平,调配具备经验丰富、对外谈判、协调、应变能力强,熟悉和善于与政府有关部门、村民交涉的人员成立专门部门,统一负责这项工作,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费用标准,最大限度的减少由项目部、机台单独实施这项工作,导致能力不及可能生产的漏洞,给对方有机可乘,造成支出无谓增加。
2. 钻机机台是钻探施工效益产出的最基本单元,钻机机台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利用机台人力、物力、财力,合理组织生产,获得最佳工作成果和经济效益。钻机机台常年在高山峻岭、峡谷陡坡、丛林河川地带;流动、分散、点多、线长、面广,施工不分冬夏,无论刮风下雨,昼夜倒班;远离村落、本部,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单机作业时存在后勤保障程度低;上级管理工作鞭长莫及。钻机机长不仅要管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环保、后勤、生活,还要管与当地关系的协调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骚扰,就决定了钻机机长在钻机机台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把组织协调、应急能力强,执行力强,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有一定钻研学习技术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力,两年班长任职资历的人选担此重任,只要选对了钻机机长就能有效的提升钻机机台管理水平。
3.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着力推行专项钻工补贴经费,机台标准化建设,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钻工培训,加大钻工劳保待遇投入,配置电视、冰箱、洗衣机,关心钻工精神生活等多种形式,致力改善钻工工作生活条件、为钻工解决后顾之忧,收入分配向钻工倾斜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安排,分配不公, 分配秩序错位,收入差距拉大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只有把从事钻探施工单位的全员,界定为钻进人员(机长、班长、钻工);供水、送料人员;钻探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五类。通过岗位测评与实际贡献率测算,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重新设计,科学的划定收入比例关系分配系数,实现分配结构向钻进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使钻进人员的收入与岗位劳动强度、艰苦程度及创造的经济效益成正比关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实质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本上克服分配不公、出公不出力或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改变职工不愿从事钻进工作的现状,稳定钻进人员、钻探技术人员队伍,从而提升钻探施工管理水平。
4. 钻探施工发生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不仅延误工期,而且是造成单孔甚至整体项目亏损的主要因素。地层复杂、管材质量差、设备故障、操作不当会造成孔内事故,而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孔内事故的情况还盲目处理、处理中又措施不当,致使事故加事故,一般孔内事故就变成孔内复杂事故。预防和处理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是提升钻探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
(1)预防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求钻孔施工前,做好掌握地层情况,研究可能发生的问题,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一套确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根据地层情况,及时选配质量、性能适应地层的冲洗液;正确、合理选用钻探管材,勤检查、勤更换;正确选用设备,加强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孔内事故,特别是孔内复杂事故事故发生后,钻进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详实的纪录好机上余尺,事故孔深,取上来的和残留在孔内东西的规格、长度、形状,孔壁完整状态、孔径大小及处理事故的经过、方法、措施。杜绝为躲避责任、避重就轻、篡改瞒报、不负责任在班报表上只记录“处理孔内事故” 的错误行为。技术负责必须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熟悉、掌握事故发生、处理的全过程等第一手资料,应用理论分析与推倒,查找事故产生的具体原因,通过模拟试验,找出有效的对策和处理办法,在采取关键性措施的决策之前,应集思广益,当意见无法达成共识时,技术负责要拿主意,并统一指挥形成合力,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处理好事故。
5.从事钻探施工的国有地勘单位,大多从计划体制过渡而来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整体转为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但普遍存在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龄化;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占比过大。设备、材料结构老化,积压、淘汰、损坏占比过大,更新换代不足。造成人工费、管理费、折旧费、摊销费等钻探施工成本额外增加,使得经济效益得不到真实性的体现,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首先把非钻探施工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分流出来,去负责基地物业管理、离退休和离岗内退人员管理、职工事业身份档案管理等工作。通过退休的自然减员,不新增录用这类人员的方式,随着退休高峰期的到来逐步得于化解。就必须实施资产剥离,对老化,积压、淘汰、损坏、闲置、非经营性资产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置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创新钻探施工管理体制
从部分省市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证明,要提高钻探施工经济效益,必须走创新管理体制之路。
1. 现行各省地勘行业局的钻探施工力量,普遍规模小而散,实力单薄,效益差,生存艰难,要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实施重组整合,只保留一到二支钻探施工队伍,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实施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改革,确定经营者薪酬及考核方案,以效益为导向,把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把利润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进而做大做强做精钻探施工。
2. 国有地勘钻探施工单位,具备规范经营、信誉好、资质高、技术专家多、掌握前沿科技、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多、科研水平高、资金保障程度高等优势,但存在摆脱生存压力不足、市场意识缺乏、决策流程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等劣势。而民营钻探施工队伍,则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决策流程短效率高、善于抓住机会、管理层级少等优势。各省地勘行业局要在总结地勘业混合所有制的实践者,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华东有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改革中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适时选择一个局属钻探施工单位、民营钻探施工队伍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予形成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管理团队责权利对等、骨干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的方式,最大限度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促使混合所有制的钻探施工单位,市场能动性、创新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跻嵘,艾亚.中色地科:混合所有制的实践者[J].国际融资,2014(09).
[2]王斗秋.如何正确分析与处理孔内复杂事故[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0(04).
(作者单位: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