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古名居与民居

2017-06-19郑勖溱

收藏界 2017年3期

郑勖溱

内容提要:潮州古名居与民居是体现大众艺术的结晶,潮派古建筑在艺术上基本采用外张扬,内含蓄的风格,除考虑使用功能及采光通风外,装饰书画、石雕、木雕,从门匾及厅堂看出屋主的社会地位及文化修养,如资政第、进士第、大夫第等。建筑风格有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拉车。

关键词:古名居宋代附马府,明代尚书府,清代黄已略公祠,民居四点金与民国小洋楼。

古名居是天下第一大收藏品,它丰富的内涵是其他藏品所无法比拟的。

名居——历代达官贵人住所,体现当时当地最高建筑艺术水平

民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大众艺术结晶

世界上的建筑可分为东方西方两类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各自文化艺术的张力表现。中国的古民居以方形为主体,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潮州的古民居也承接京城的风格,俗语:“京城亲王府,潮州百姓厝”,再添加上潮州独特的工艺美术附属表现,形成独特的风格。可考有代表性的官府豪门:北宋许附马府、明代黄尚书府、清代黄已略公祠,还有资政第(图1)、进士第、大夫第等;民国的小洋楼以及众多的古民居,它们静静承载历史的沧桑,向人们展示出具有生命力的光辉。

潮人的大量形成应归属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汉人大徙迁的支流,带着中原文化,经浙江温州——泉州——潮州(属闽南语系)移民到达新地,带着旧土的先进文明溶入到落后蛮地的新乡生活当中,潮商在中国近代史以来与晋商、徽商、浙商同样闻名于世,潮人多守本份,自我修养,亦商亦学成为儒商,也积极培养子孙攻读诗书考取功名。

潮州古民居虽没有苏州园林雅致,没有徽州屋檐张扬,也没有皇城四合院的宽敞,却有类似四合院式的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拉车等庭院,屋内多采用精雕细琢的金漆木雕衬托,加上色彩斑斓的壁画、漆画,散发着金碧辉煌的气派。院外以石雕装饰,显现稳重与气派,屋顶以嵌瓷装饰,形成独一无二的国内民居(图2)。

四点金是爬狮加其前座的合成,它由四周房屋围住中央小院组合而成,即四合院式,在本地区最为常见,其平面布局中,除后面部份与爬狮平面相同外,前座中间为大门,两旁为卧房,这种形式多被人口较多的住户采用。大门朝向与大厅朝向相同,有南向也有西向,视当地风向和风水五行之说而定。这种平面开间也不大。一般也是砖木结构,此外,当四点金天井中央两厢也做成厅堂形式时,称为四厅相向。民居中的两厢南北厅与从屋的从厝厅相连,它采取开敞形式,又面对四点金的天井,这样,所有各厅都面向天井,形成“四厅相向”的布局方式。八厅相向,潮州三达尊黄府、潮州东府埕许府,就是属于七间过组合与发展的大型平面形式。

许驸马府座北向南偏东,始建工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历经多次修建,仍保留宋代建筑的基础格局(图3)。整个府第占地2450平方米,面寬41.8米,进深48.2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其三进主体建筑与前后进两侧插山构成了“工”字形格局。中厅东、西有厝屋,带有厝厅.卧房及书斋,隐伏于中厅两旁的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设置。第一进与第三进之间有通廊,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包,后包原为御书楼(通廊与御书楼已改建)。宅内有四口水井。许府的木构梁架为五柱穿斗式,柱子多为圆木柱,立于条状连续的石地袱梁上,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浆砌,梁柱、门窗用材硕大,屋面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大方,是潮州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宋代建筑物之一。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宋代开始,这种以多开间三座平面带从厝的“府第式”民居建筑逐渐在潮汕流行开来,并且这种格局渐趋稳定与成熟,一直恒稳地延续下来。潮州西平路北段建于明崇祯年间的黄尚书府,该府主人礼部尚书黄锦是明代的多朝元老,被尊称为“三达尊”,所以该府也被称为“三达尊黄府”(图4),其平面布局与许府相似,属于从厝式的府第民居,是一座屋檐驼峰木雕纹式简洁、疏朗,有明显的明代风格。由此可见,木雕与家具同源,随着木工工具的发展和先贤审美的变化,决定了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到了清代乾隆朝以后,木雕呈现出庄重、繁华的艺术手法,达到了造型工艺美术的顶峰,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于世。

座落在潮州市区义安路铁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略黄公祠”(图5),其木雕结构之繁华为全国民居之首,公祠建于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面宽18.54米,进深25.7米,是一座二进院落。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石雕,门额匾“已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前厅与后厅之间为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牌匾“衍庆堂”悬挂于大厅。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以及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木雕,这些木雕装饰集圆雕、沉雕、浮雕、通雕等不同手法之大成,在外形色彩上则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形式,全面展现潮州木雕的各种工艺,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公祠中有三大工艺特点最具特色:1、金凤托顶——展翅飞翔的金凤凰,托顶着大厅的栋梁,脚下花团锦簇;2、金瓜驼峰——五个木雕金瓜分成三层,即体现了潮州传统的“三横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的典型结构,呈现出生动的戏曲人物、丰满的花卉果实、欢跃的益鸟瑞兽遥相呼应的艺术效果。构图中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形成一幅金碧辉煌的完美图案;3、金狮守厅拜亭屋檐下,金狮忠实地守护着大厅,通雕的戏曲人物,黑漆描金的山水景致,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将一幅活灵活现、耀眼夺目的画面展示于人们眼前。据说文革前公祠对面的照壁为瓷麒麟图腾,现在麒麟不见了,只存照壁。已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

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图6),采用框架结构,多数建造二、三层高,设立花园假山,门楼设置西洋纹饰,用洗碎石装饰墙体,造型和装饰多少带西方洛可可风格,拱圆型屋顶,半圆型门窗,配上意大利七彩玻璃和彩色地砖,门楼设置罗马柱和尖顶,楼内布局采用类似中式的天井建小花园采光透风,每层都是一厅两房带走廊,客厅摆放几件西式家具和落地西洋镜,墙上挂着风景油画,陈设德国电子管收音机和手动留声机,房间摆设带罗马柱的高低屏眠床,别致有趣。

位于府城内府城街的四点金老厝(图7),建于清末民国时期,是潮人殷实富有人家理想宅居,占地360平方,建筑230平方,前花园几十平方米,种植近百年的大龙眼树,大门朝东,门口围墙照壁,十多年前重新修缮,请天津著名书法家阎宝忠书“紫气东来”楷书石刻金字,门匾由著名汉学家、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教授书“德庐”(图8),门楼灯笼高挂,朱漆大门上方书写“神荼、郁垒”两位门神,前厅玄关金字“福”字楷书迎面而设,左右两间前房设门扇,玄关后面为天井,是整座厝内主要通风采光之地,养植大莲缸及盆景,旁边小房设书斋及藏书间,主厅设八扇金漆木雕隔檐门(图9),雕刻四屏四季花果图和四屏戏曲人物故事,厅前通道梁头上两只金漆狮子对峙,守护着主人,厅上高挂清代“福、禄、寿”画像,清代进士潘昌煦红笺对联“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王干画静竹平安”挂两边,厅堂中摆设老酸枝案桌,左右两旁摆设整套八只太师椅,配四只茶几,厅中摆设小圆桌配四只绣墩椅,桌上精巧的工夫茶具,可见潮人对工夫茶的喜爱。墙上挂六屏阎宝忠楷书“朱子家训”的映衬下格外温馨,主房中的潮州风格四柱红木架子床摆设让人感受到睡眠的安全感,窗外泥塑堆雕五果,窗框内嵌木式万字纹饰与侧房门扇的四季花果图画相映成趣,其乐融融。屋檐角采用金、木、水、土纹式筑造,使整座大厝显得更稳重。

小结:潮州民居从宋、明、清以降,以其精巧出名,与京派、徽派、苏派共创东方建筑艺术宝库,不管其建造的形式如何,都是以外巧内秀的艺术风格为主导,充分体现潮人的精巧文化艺术内涵,采用书画、石雕、木雕衬托起万千温馨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