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文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的理论学术研究

2017-06-19卢杨夏蒙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3期

卢杨夏蒙

摘 要:翻译学科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逐渐受到学术文化领域的重视。然而我国的翻译文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翻译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形态与相关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翻译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文学理论;建构过程;理论学术

一、翻译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形态

1.文学翻译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呈现出三种形态。文学翻译初探是其中最基本的形态之一,它主要包括对古今中外大量翻译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尝试构建相关的理论体系,并归纳翻译现象的变化规律与适用规则。同一时期,我国翻译界也出现了大量以探讨文学翻译理论为主题的学科著作,但目前对理论结构的建立与发展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认识。并且大部分研究文学翻译理论的学者没有将文学翻译作为单独的研究目标,造成了对彼时文学翻译理论体系建立的忽视。

2.文学翻译动态实践过程

在该形态中,把文学翻译与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区分开,使其独立于翻译学,形成新的领域。此领域中,文学翻译被认为是一种变化的实践过程,其重点在于研究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该形态主要研究翻译的实际技巧与应用。例如,在文学作品翻译之前,翻译人员应该对作品的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如背景、时间以及结构等,从而为翻译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加强对作品的表达与理解,避免词不达意的现象。

3.文学文本研究

在第三种形态中,学者们逐渐将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区分开来。他们强调文学翻译是一次实现转化的翻译过程,包含中外文互译。而翻译文学以翻译作品为研究主体,对译作进行研究。文本研究并不是特别看重翻译的实践应用,而是重视理论本身的研究与论述。我国第一个对翻译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谢天振教授,他对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的概念进行了相关区分,这对明确我国翻译理论研究范围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结构。

二、翻译文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1.整理已存本体理论

在我国的翻译史上,许多翻译家都对翻译文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其一般都局限于翻译文学的实践方面,而且较为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零散的理论与观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总结,然后根据我国翻译文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建立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框架。总而言之,前期整理已存本体理论的工作对翻译理论框架的建立非常重要。

2.构建科学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的构建能够为翻译文学的发展提供依据。只有具有完善的框架结构,我国的翻译文学理论才能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目前,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结构建设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首先,我国对翻译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如对翻译文学史的研究和一些翻译家提出的翻译原则及规律总结;其次,“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都能为理论结构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最后,理论结构的建立需要具有逻辑性与实践性。我们可以借助当下的翻译实践著作,分析、研究并进行梳理,提出新的观点,完善已有理论,推动我国翻译文学理论的发展。

3.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在不同时期,翻译方法也大不相同,这使翻译作品呈现不同的特点。例如,在晚清时期,人们对国外文学的阅读需求主要是学习其先进思想,因此翻译更倾向于功能化;而当前对于散文的翻译则更注重语言的美感。不同的作品对翻译方法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翻译人员应该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翻译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作的最终效果。研究人员应该加强对翻译方法的分析,明確每种方法的要求与标准,构建完善的翻译理论体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翻译文学理论结构的建立对我国翻译文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结构,为翻译文学的发展提供框架依据,实现我国翻译文学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建青.应用型翻译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实践需求与理论建构[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6).

[2]王向远.一般翻译学的建构缺失与“译文学”之补益[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