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传承古典文化
2017-06-19韩翔
一、武术进校园的开发背景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不但拥有悠长的生命力,更是中华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历经60多载,中华武术已经变成一种武术运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2008年,武术作为一个特设项目进入奥运会后,中华武术正式推出国门。如今国内校园很少看到有学校将武术作为运动项目,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指导。将武术作为学校的活动项目,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宣传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二、武术的发展简史
中国武术文化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浸润和吸收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当后人习武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鲜明的文化特征。武术与中国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谦和含蓄”是习武者的一种精神表达,同时也是中国武术的体育文化所在。细观中国武术传承,武术精神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子,精神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爱民护民精神;也有精忠报国,与恶势力做斗争的爱国精神;更有艰苦奋斗、重义守信、尊师重道的武者品格。
三、武术在校园内的开展益处
一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练习中国武术时,可以通过许多武术基本功的练功方法,加强学生在成长发育中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武术不只是一种健体运动,更是可以由内壮而外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真正目标,对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益处。
二是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社会日益发展,许多意外之事也不能幸免。武术以技击运动为核心,加强练习和熟练掌握,不但能够学习到一定的格斗技巧,在关键时候,可以通过武术来护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三是培养道德情操。“习武以德为先”,不仅是历代习武者对于武德的选择,也是历代武术传承的一种品格教育。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情操,这在武术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同时,武德的渗透与培养为学生的血液中滴入了“清凉液”,能有效控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浮躁、冲动的心理状况,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
四是丰富文化娱乐。青少年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武术运动具有极好的运动观赏性,讲究在动静之间寻求巧妙的结合美,于神态、体态之间调整和谐的共性美。当学生将武术作为一种与同伴切磋技艺的调整手段时,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五是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武术是中国的国粹,继承着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学生在习武时,被武术的一招一式所吸引,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较为枯燥的,人们应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手段和形式,让学生从小去了解传統文化,此时,武术学习就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四、如何在校园内开展武术
在校园内开展武术活动,是一个极有创造性的体验性活动。然而形式上依旧需要我们去探寻。因为武术的本身特质需要被学生认同,故而需要探寻更合适的方式。
一是组建中华武术兴趣班,传承武术文化,定期开展训练。如今学校内的活动日益丰富,学校应根据中华武术班的传统特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不仅仅只存在于武术技艺的探寻上,也需要在武术的文化蕴涵上更多一份培养。
二是结合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渗透武术特色项目。在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渗透性地加入武术特色项目,以保证“中华武术进校园”落到实处。例如,我校结合学生特点自编了一套武术操,一直在课间操与日常的广播体操相结合中进行,让学生感觉很新颖。以点带面,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习武的兴趣,另一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习武的好处。
三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校应积极开展与习武有关的文化活动,或将习武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各类竞赛中。例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武术操表演,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很好地营造武术学习氛围。
综上可知,武术作为学校的体育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学习兴趣。而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固有弊端是形式过于老套,在学校中开展并不受太多学生的喜爱。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努力,在借鉴国外体育技术推广经验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我国武术的自有魅力,充分利用“教与学”两个关键环节,让学生了解武术、懂得武术、爱上武术,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自身防护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韩翔,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