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017-06-19肖金华

鄱阳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乌托邦

肖金华

[摘 要]作为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萨拉·萨卡不仅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而且对生态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了相关探索。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解读等比较明显的局限。理论上的局限也引起了实践中的缺陷,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乌托邦色彩。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萨拉·萨卡(Saral Sarkar)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看似一套自成体系的完整理论,但通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其思想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此外,萨拉·萨卡对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构也进行了相关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政策,但是理论上的局限导致其实践也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一、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萨拉·萨卡因其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局限。他对马克思的文本以及文本中所表达的生态观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与解读,导致他在《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另外,其理论局限性还表现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解读上,将道德因素视为决定性因素的同时也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错误解读

在《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一书中,萨拉·萨卡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增长极限”范式。这一范式的提出是基于萨拉·萨卡认为马克思主义范式“不再是令人满意的范式”①,因其无法解释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缺乏整体性理解的表现。例如,萨拉·萨卡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危机并非商业领域中的经常性衰退和下跌,而是资源难题、大规模的人为环境破坏、结构性大量失业、普遍性贫穷和大量移民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是马克思主义范式不能解释的。”②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都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本质等角度,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③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反自然的本性,这种本质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另外,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①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就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揭示了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失业和移民现象的出现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积累的必然结果。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恩格斯将工人所遭受的环境恶化带来的非人为性的伤害称作是“一种隐蔽的、阴险的谋杀”②。马克思主义范式不仅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生态危机问题,而且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

另外,针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表达的“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可能学会认识并从而控制那些由我们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自然后果”这一思想,萨拉·萨卡就断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属于增长的乐观派”③,这其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种误解。恩格斯恰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客观指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是能够通过把握自然规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并不是萨拉·萨卡所说的乐观主义思想的体现。正如恩格斯在表达他的这一思想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些在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以及希腊所发生的环境破坏现象,就是因为那里的人民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实践,最终遭到大自然报复的结果。恩格斯还指出,人们越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实践,“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体性”④。我们在掌握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相比于随意、任意的生产实践,虽然两种生产实践都能取得成效,但是后者需要从所取得的成果中拿出一部分进行生态治理,其实也就降低了发展的质量,而前一种发展却能保障发展可持续地进行,提升了发展水平。

因此,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实质以及生态危机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一些方法,并不是萨拉·萨卡所说的是“不再令人满意的范式”,更没有表现出盲目的乐观主义倾向。

(二)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解读

《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一书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丧失,更指出“拥有权力和特权的新阶级的形成,是‘社会主义的苏联社会道德沦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⑤。萨拉·萨卡主要从没有同志之爱的共产主义者、日常生活的腐败以及共产党和党员三个方面来论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是如何沦丧并最终导致失败,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呼之欲出的答案是:因为苏联的共产主义者没有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道德秩序,也没有能够大规模地创造和转变出新的男人和女人,而他们知道,那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個条件。”⑥与通常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不同,萨拉·萨卡另辟蹊径,将道德因素提升到了决定性因素的高度,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归结为道德沦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未能使道德高尚的“新人”出现,这是典型的道德决定论的思想。

受道德决定论的影响,萨拉·萨卡在其“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建构上,将道德视为直接决定“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建成的关键因素。例如,萨拉·萨卡在阐述有关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时就提出:“道德提高,一个道德的经济和社会,都是实现可持续性所必需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一项道德的事业。”①同时,他还指出:“一个低水平的、稳态的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在我看来,除非提高道德——没有道德的提高,这一过程甚至不可能开始。”②这里的道德因素对于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的关键性或决定性作用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在萨拉·萨卡看来,道德因素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也起着重要作用。他在书中写道:“第一世界的生态社会主义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帮助第三世界,这部分是因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同时是一个国际主义者。”③将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最终实现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和友好相处的目标也建立在道德提升的基础之上。

萨拉·萨卡不论是在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失败还是在建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时,都将道德因素视为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比一个社会所必需的物质因素还重要,这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完全不同的一种道德决定论,更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应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④制约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并非道德因素。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萨拉·萨卡却恰恰进行了颠倒,他认为:“道德进步是成功避免灾难的前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将不会带来道德进步。相反,道德进步是阻止生产力的发展所必需的。”⑤这是明显地错误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表现,也是夸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二、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实践的缺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局限性,导致其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萨拉·萨卡倡导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倡短距离的贸易往来,体现了其反科技与反全球化的倾向。另外,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在政策建构的过程中,不论是经济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体现出了严重的乌托邦色彩。

(一)实践中的反现代科技、反全球化倾向

1.优先发展生态友好的劳动密集型技术

萨拉·萨卡所倡导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发展的是“对生态友好的技术,如修理、再循环、再使用、人力除草代替利用杀虫剂”⑥,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他认为,只有这些劳动密集型技术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一方面浪费大量资源,另一方面还给社会制造更多的有毒垃圾,不利于社会的生态化。萨拉·萨卡以计算机为例,说明现代科技不如劳动密集型技术对生态环境友好。他指出,“一台个人电脑……从一开始到最后的处理过程,需要使用15—19吨的原料……而且仅生产各种不同的零部件,就需要33000升水”⑦,并且“这些产品都极度复杂,包含了几种物质的混合……这些物质的分离越来越困难,而成为再循环利用的一个障碍……这些废料都含有剧毒物质”①,对环境以及置身于环境中的人会造成巨大危害。萨拉·萨卡只看到了现代科技的一些负面影响就完全否定其正面作用,没有看到现代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种反现代科技的做法是逆社会潮流的思想,因为在现代社会如果只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社会的倒退。

2.优先发展短距离的贸易往来

萨拉·萨卡所倡导的短距离贸易往来其实就是一个临近国家之间,或者是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他坚定地反对全球化,不提倡国与国之间的长距离贸易。他举例说道:“在一杯‘德国酸乳酪的各种组成成分旅行了8000公里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印度的村民可以吃到百分之百在他们自己的村庄里制造的酸乳酪,而且生态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非常小。”②另外,他注意到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这样就会增大对长距离贸易的必要性。因此,萨拉·萨卡就提出要人们注意控制自身的需要和必需品,尽量做到坚持就近原则和“就地取材”。他反对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和强大的国外势力,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不应该处于那种向弱小国家发布命令政策的地位。对国际贸易和国家金融的过分依赖,已经剥夺了这些国家太多的独立自主。”③与反现代科学的思想一样,萨拉·萨卡同样也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弱小国家的不利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到全球化中的国家都应该学会規避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反对这一趋势。相反,中国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萨拉·萨卡的反对全球化思想不论是针对今天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实都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建立新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来进一步规避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

(二)社会建构政策的乌托邦色彩严重

1.乌托邦式的经济政策。

社会的发展一般都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都强调把蛋糕做大,但是萨拉·萨卡在建设生态社会主义过程中主张在经济上实行收缩战略,不是将蛋糕做大,反而是将蛋糕做小。他认为,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经济,而“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工业经济必须收缩,从而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⑤,并在实行经济收缩战略的基础上推行以下原则和措施:

第一,推行绝对平等原则。萨拉·萨卡认为,“要让人民接受经济收缩政策,最好的方法就是平等”⑥,并且这种平等不只是在收缩阶段实行,在经济已经取得低水平稳定状态后仍然需要继续推行。推行绝对平等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社会有能力保障所有人获得最低限度的商品与服务,和预防社会冲突的升级”⑦。实行经济压缩,人们肯定要承受比当下更低的生活水平,接受这样的低水平生活就需要做出牺牲。萨拉·萨卡认为,如果这种牺牲是按比例分摊的,若分摊的原则是依据个人的能力,那就做到了完全平等,人们就会欣然接受。

第二,实行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萨拉·萨卡在建构自己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时,倡导通过实施计划经济来达到低水平的稳定经济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使经济实现高速发展,而且会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推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还要求“计划是无所不包的,其中包括价格控制,而不仅仅是市场社会主义者所建议的指示或框架计划”①。萨拉·萨卡认为,如果不实行无所不包的计划,在压缩经济规模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出现混乱与崩溃,不利于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指数的保持。

第三,推行地區性、小规模生产。萨拉·萨卡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建构中提出:“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将是分散的,经济单位是小规模的,地区和地方团体是自我供给和自治的。”②这种地区性的小规模生产其实是做到了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和就地消费三者的结合。他认为,这种小规模的地区性生产方式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不会造成污染转移,只有这样的生产才是“生态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此外,他还认为,这种地区性、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但对生态的影响与资源的消耗会非常小,还能提高资源生产率,应该成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2.乌托邦式的社会政策

第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萨拉·萨卡认为,即使是在推行实现经济压缩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因为这样的社会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这不仅因为它能够提供工作,而且因为这样的技术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从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③。另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降低了因失业而导致的社会精神疾病的风险。如果人们处于失业状态,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人生无意义的感觉,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自卑感人数的增多就容易形成排外主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能很好地将这些问题解决。

第二,推行由国家全权负责的社会保障制度。萨拉·萨卡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都是由国家负责。“在一个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种更加适合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对社会有益的有报酬的工作……这样的报酬来源于某些特别的税收……一个生态社会主义的政府将为贫穷的老年人提供保障。”④他认为,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基本没有失业问题,几乎人人都有工作,需要最低收入保障的人群不会很多,这样国家或者政府就成为社会保障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或政府的责任。笔者认为,这样的社会保障政策在人口高达几亿的国家就将难以推行,况且还是在经济压缩的前提下,这更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保障政策。

三、结语

萨拉·萨卡作为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由于其坚定的生态主义立场且缺乏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都进行了错误解读。萨拉·萨卡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没有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实质,导致对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问题无法作出很好的解释,成为了“不令人满意的范式”。同时,萨拉·萨卡还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能够减少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报复,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表现。理论上的局限就必然导致他在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实践上的缺陷——乌托邦色彩严重。萨拉·萨卡提出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都是一些理想化的政策。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具备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比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三个特征之一,上述政策就都无法实施,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也就只能是一种空想。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乌托邦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根本旨归
Killer App
后现代式精神下欧美反乌托邦类型片表达刍议
乌托邦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