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6-19向爱民
向爱民
摘 要:阅读是一种读者从各种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学习实践活动。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若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中教师教的知识,已难以在社会中立足,难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要求,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独立阅读;中学生;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广大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在阅读中的测试又全部取材于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狠下功夫。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总结出了几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人类生活中最有力的向导,我国也十分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学问家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名垂古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拥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既有态度方面的,又有读书技巧方面的。从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应着重培养他们的精读习惯。
第一,要细心地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句意,理清句子结构,把握段落层次,领悟文章主旨。第二,要精心地思。考虑语句修辞、句式的运用,材料的选取,段落结构的布局谋篇,写作特色等内容。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精辟地点明了精思的重要性。第三,要对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以达到吸收内容和进行创造的目的。第四,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独立阅读和精读习惯,使之成为学生永恒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要注重在讲读课上加强阅读训练,使学生提高自读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内容。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默默地进行认知活动。笔者在教学中首先结合课后的习题,提出阅读的要点,指导学生带着要点去读。如笔者在讲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练习读一读文章,找出每段的说明对象并按图示做填图练习,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讲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课时,则让学生在读文章时先找出表示时间的句子,然后找出各时间出现的书籍名称及特点,并通过填写练习一的图表加以巩固。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自读文章的方法。教师再结合每篇文章的语句含义、段落大意、文章的层次等设计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适时点拨,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的方法。
三、加强自读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自读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渐形成。当前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数量增多,给学生的自学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但是怎样利用好这些课文,则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第一,对于自读课文,教师不能一下子全部放手,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指导,后实践,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还有一些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结合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用自己在講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教师则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阅读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及独立阅读能力。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的第五段,可设计如下练习:分层次,分层意;段中举的三个例子是否可以删掉其中之一,为什么?问题清楚明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说明已有所得,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第二,对于同类题材的文章,教师也可采用提问题或做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如第三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五篇同是写“桥”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我在讲读课时就注意用比较的方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说明和记叙的不同之处。在自读课上,则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阅读实践,从而把握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提出一些语段的阅读问题,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四、小结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聆听教师的讲解分析,却不进行独立、半独立的阅读实践,那么其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与其带着学生读,不如教会学生怎样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探讨阅读教学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