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及育种工作的若干思考
——以‘驻椒21’选育为例

2017-06-19姜俊赵红星王勇李艳魏小春马长生

中国瓜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自交系亲本种质

姜俊,赵红星,王勇,李艳,魏小春,马长生

(1.驻马店市蔬菜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450002;3.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

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及育种工作的若干思考
——以‘驻椒21’选育为例

姜俊1,赵红星1,王勇1,李艳1,魏小春2,马长生3

(1.驻马店市蔬菜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450002;3.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

摘? 要:从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核心种质库的构建,亲本材料的研究创制,自交后代综合抗性的胁迫选择,自交系材料早代鉴定,组合的多点鉴定,杂交种子繁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以及亲本材料的群体改良等方面对‘驻椒21’选育策略进行了全面回顾。同时,针对辣椒育种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从种质资源的创制、抗病育种、抗逆育种和基因组学利用等方面对辣椒育种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辣椒;品种改良;抗病性;产量;‘驻椒21’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辣椒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目前已成功选育出‘驻椒11’‘驻椒14’‘驻椒18’‘驻椒19’‘驻椒20’等“驻椒”系列辣椒新品种,并在河南及周边相同生态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至2016年5月已有4个鲜食青辣椒新杂交种分别通过了国家和河南省品种审(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辣椒新品种‘驻椒21’的选育是在创造和筛选优异亲本自交系的基础上,于2007年试配杂交组合,2008年进行新组合鉴定试验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强优势组合,2009—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青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同时参加河南省青辣椒新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证号:豫品鉴菜2014008[1]。该品种2014—2016年连续3年种植面积位居河南省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青辣椒尖椒品种的第一位,目前仍为河南省鲜食尖椒生产的主导品种之一,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5万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品种的培育策略作一回顾,并就鲜食青辣椒育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驻椒21’培育策略

20世纪60年代前,我国辣椒品种主要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辣椒育种专家丁犁平研究员带领团队育成了国内首个辣椒杂交新品种‘早丰1号’,标志着辣椒育种从此进入杂交育种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辣椒杂交育种速度加快,育成的新品种众多,但我国辣椒杂交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培育的新品种大多未能将优质与丰产、综合抗病性、广泛适应性等性状良好结合,辣椒生产中缺乏当家品种[2]。在此背景下,我们将优质、丰产、多抗、广适作为辣椒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并采用了下列培育措施,进行了‘驻椒21’的培育创新工作。

1.1挖掘收集整理国内外种质资源,构建辣椒核心种质资源库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对收集保存的512份辣椒资源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依据《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对其生物学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调查记载,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若干个农艺性状用于构建辣椒种质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及其表型资料数据库;采集辣椒种质资源材料的幼嫩叶片,采用CTAB法提取高纯度的DNA;根据已经测序的4份不同类型辣椒材料的基因组数据,经过反复比对,设计SSR引物,覆盖12条染色体;利用这4份已测序的辣椒材料通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152对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应用于大量辣椒种质资源材料;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大量辣椒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基于SSR分子标记对初选核心样品进一步筛选,选择最能代表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材料,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总体种质的代表性进行检测[4-6]。从分子水平上精确鉴别重复种质和相似种质,为种质资源有效保存和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从分子水平阐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为优势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1.2应用群体改良理论对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创制辣椒新种质

根据育种目标,从资源创新入手,通过自交、多亲复合杂交、地理远缘有性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技术,重点筛选株型紧凑、结果能力强、抗倒伏、耐热、耐湿、耐弱光、果长、果多、优质、丰产、配合力高的亲本材料,同时将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技术运用到辣椒种质改良中,根据高起点、宽基础、富变异的群体构建思路,采用半姊妹轮回选择、混合授粉等群体改良轮回选择技术,聚合高产、优质、耐低温弱光、耐热等优异性状,以及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疫病、炭疽病等抗病基因,把配合力遗传参数作为自交系选育的依据,构建包含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抗逆及优质等有利基因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创制出新种质。在‘驻椒21’选育过程中,笔者从核心种质资源库中选出43份青辣椒尖椒类型的种质资源为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自然抗病性、低温弱光耐受性、耐热性及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从中选出12份优良种质材料;采用早春塑料棚扣纱网种植和日光温室1年2代加代繁殖和早代预测配合力等方法进行自交纯化,并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创制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自交系10个。

1.3采用“分段逆境胁迫选择法”,加大自交系早代鉴定选择力度

采用自然环境与人工模拟胁迫调控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早代选择压力,增加对自交系材料选择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即冬季在日光温室重点进行苗期耐低温、耐弱光能力的鉴定筛选—春季在塑料大棚进行早熟性、丰产性鉴定—夏季在露地进行抗病性、耐热性鉴定的“分段逆境胁迫选择法”[7]。‘驻椒21’的母本‘AB0582’是从‘沈椒4号’3代自交系中发现的不育株经7代育性转育选育而成的雄性不育两用系,早熟性好,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坐果率高,始花节位低,青熟果深绿色,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抗病毒病,配合力高;父本‘B0318’是1998年从‘汴椒1号’2代自交系中发现的变异株经5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生长势强,早熟,果实羊角形,果个大,青熟果绿色,品质好。

1.4采用半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强优势组合创制研究工作

2007年采用半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强优势组合选择试验。初选出7个生长势较强、丰产性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进一步试验,最终选育出强优势组合2007-16F1,原代号为驻2007-16,参试时定名为‘驻椒21’。

1.5建立辣椒亲本材料及其所配组合耐热性的苗期快速鉴定体系

为了掌握辣椒亲本材料及其所配制组合的耐热性,增加亲本选配和目标杂交组合利用的预见性,利用耐热性苗期快速鉴定体系对自选的25份辣椒高代纯合自交系、7个目标杂交组合进行了耐热性鉴定。利用热害指数和膜相对电导率2个指标鉴定发现,辣椒耐热的自交系有10份,不耐热的有8份,中等耐热的有7份;优选出耐热性较好的组合1个,组合代号为驻2007-16(‘驻椒21’)。试验中还发现,利用耐热性好的亲本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8-10]。

1.6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入选的辣椒亲本及组合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

在干旱棚内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入选的25份辣椒高代纯合自交系、7个目标杂交组合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是在基质穴盘内的辣椒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开始进行,待基质含水量降至15%时调查萎蔫情况,然后把穴盘浇透复水,48 h后调查成活率,以幼苗或叶片完全恢复绿色为标准;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是在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旱胁迫,当基质含水量降至10%~15%时,进行第二次复水处理,24 h后以幼苗或叶片完全恢复绿色为标准,调查成活苗数。利用反复干旱法鉴定发现,辣椒耐旱的自交系有6份,不耐旱的有11份,中等耐旱的有8份;优选出耐旱性最好的组合为驻2007-16(‘驻椒21’)。

1.7采用多种抗病性鉴定选择技术,获得多种抗病性的聚合

在辣椒自交系分离各世代采用灌根式的疫病接种方法[11]。辣椒疫病病株采集于河南农业大学毛庄实验基地,病株表现为辣椒疫病的典型症状,发病植株的茎秆均缢缩变褐、叶片萎蔫、果实表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经单孢分离培养和显微镜下形态学鉴定、感病材料接种鉴定,确定为辣椒疫霉菌,定名MZ-1。在植株6~8片叶时采用灌根法进行接种,接种前1 d灌透水。接种时,用玻璃棒在距幼苗根茎约3 cm处扎1孔,孔深3 cm,准确吸取3 mL 的1×103个·mL-1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入孔内,每品种10株,3次重复。保湿24 h后,在温度28℃、相对湿度90%、光照为4 000 lx/16 h的培养箱里促使发病,然后对疫病抗扩展单株进行定向选择;对病毒病、炭疽病进行自然发病选择,尤其对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多种病害的综合抗性评价,从而实现了多种抗病性的聚合,‘驻椒21’田间的抗病性反应为高抗疫病和炭疽病,中抗病毒病。‘驻椒21’所表现出的综合抗性为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采用产量比较、多点鉴定与繁殖相结合处理优势组合,加速杂交种培育进程

2009—2011年对入选的7个目标杂交组合采用定点多年鉴定(驻马店)与多点试验鉴定(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平顶山、驻马店、周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适应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定了最优组合。并于2012—2013年在驻马店对‘驻椒21’亲本自交系进行加代扩繁,自2014年开始利用优良自交系配制‘驻椒21’杂交种子,并于翌年春季开始进行大面积示范。

1.9开展配套生产技术研究

通过对辣椒新品种‘驻椒21’进行播期、种植密度、设施类型等试验,结果表明,‘驻椒21’在河南地区最适宜早春保护地和露地育苗移栽种植,早春塑料大棚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15日前后定植,苗龄100~120 d;春露地栽培2月中下旬育苗,4月20日左右定植,苗龄60 d左右。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 kg、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复合肥20 kg作基肥。保护地定植株距30 cm,宽行70 cm,窄行50 cm左右;露地定植株距33 cm,宽行70 cm,窄行50 cm左右。定植后加强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棵、早封垄,提早开花坐果;结果期追肥2~3次,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硫酸钾15 kg。准备好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烟青虫等虫害的防治工作;露地栽培进入雨季后要及时排水,后期遇高温干旱时应加强遮阴及水分管理。

1.10大面积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有关资金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新品种成果转化方面获得较大的进展,2014—2015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建立‘驻椒21’杂交种子制种田1 hm2进行试种。2015—2016年与河南省豫艺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驻研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天中种子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协作共同建立种子基地3 hm2,建立示范基地33 hm2,并多次邀请蔬菜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指导和验收,并利用技术培训、现场会、媒体等方式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使‘驻椒21’在很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推广应用。

1.11亲本自交系材料的改良与纯化

辣椒生产上广泛使用一代杂交种子,杂交制种中首先必须有高纯度的亲本自交系材料,辣椒经过多代自交纯化和筛选可获得制种用亲本。因此自交系种子纯化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杂交制种的质量[12]。笔者采用选择、鉴定、利用相结合同步开展工作的方法,不断对亲本自交系材料进行优中选优、提纯复壮,从而使‘驻椒21’种子群体的品质特性、耐低温弱光性、耐热抗旱性、综合抗病性、产量特性等稳步提升,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驻椒21’杂交种子亲本自交系材料均采用提纯改良后的群体,这一方法有效地延长了辣椒杂交种子在生产上的应用年限。

2 辣椒优质丰产抗病广适品种选育方法

2.1亲本选配

以驻马店市农科院园艺所最新选育的优质、丰产、抗病、广适、羊角形青椒一代杂交种‘驻椒21’作为代表加以表述。广适性品种亲缘希望聚集较多不同遗传基础,并含有所需性状的类型以丰富其遗传基础,从‘驻椒21’的亲缘追溯看,其母本‘AB0582’是从‘沈椒4号’3代自交系中发现的不育株,经7代育性转育而成的雄性不育两用系,早熟性好,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坐果率高,始花节位低,青熟果深绿色,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抗病毒病,配合力高;父本‘B0318’是1998年从‘汴椒1号’2代自交系中发现的变异株,经5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生长势强,早熟,果实羊角形,果个大,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配合力,因此,配制的杂种后代产量也较高。

2.2注重逆境中选拔亲本自交系后代材料

在亲本自交系分离世代的选拔中要结合育种目标,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和提出重点选择目标。前面已提及‘驻椒21’亲本选择时采取人为创造低温、弱光、高温、干旱、盐渍、涝害等逆境胁迫来对材料的抗逆性进行鉴定选择。因‘驻椒21’其亲本之一‘汴椒1号’轻感疫病,所以早在S3代就逐系进行了疫病混合生理小种接种;在S4代播种时遇干旱,在苗期进行耐旱性选拔;S5代自交系鉴定时病毒病大流行,重点选择了发病轻成熟早的类型。

2.3及早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多点产量评价

为及时选出丰产抗病广适品种,对亲本自交系做到提早预测配合力,即在自交当代S0或自交一代S1进行。在选株的同时,用部分花粉进行测交,早代测验的好处是,可以在分离自交系的过程中,较早地把配合力较低的自交系材料淘汰掉,减轻选择压力,以便集中精力对配合力较高的自交材料继续选育。在选出优系配制杂交组合后,对配制好的组合实行多点(6个不同地点)产量鉴定,同时继续对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选株纯化,在S6代再次对优良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这样边测产决定重点组合,边选系继续提高,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和明确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广适性[13]。

3 对今后辣椒育种工作的若干思考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价、育种材料的创制、新品种的选育、遗传规律的探索、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的建立、基因组学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目前从全国各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辣椒品种来看,还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品种的抗病性差,二是品种的适应性不强。要解决生产中的这两大难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种质资源的搜集、精确鉴定与创制利用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广泛搜集国内外的辣椒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种质资源,对于引进资源要及时登记,避免同一地区重复引种造成的资源浪费。

种质材料的搜集不能只注重数量,更要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种质资源的鉴定要向精准化方向发展,鉴定方法科学化、标准化,调查结果数量化,对品种资源的调查项目要详细。种质资源鉴定应以抗病性、品质及抗逆性为主要鉴定目标,其他农艺性状作为次要鉴定目标。

在进行辣椒初选特异种质和核心种质表型和基因型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性状的多年多点表型精准鉴定,以及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建立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研究优异种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创制携带野生近缘种和地方品种优异特性且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并提供利用。

3.2加强抗病育种工作

辣椒的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是辣椒的三大病害,对生产影响较大,抗病或耐病品种的利用是植物病害控制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辣椒病毒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且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7]。

组织培养、转基因、分子标记(RAPD、AFLP等)、反义RNA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辣椒抗病毒病育种上已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利用这些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是育种方法创新的发展方向,也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辣椒育种距离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采用国内外育种材料创建高饱和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内外的抗原材料进行病毒病的抗性定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成熟的单倍体培养技术和已经开发的分子标记积极应用于辅助育种中。只有如此,才能加快辣椒抗病毒病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的进程。

辣椒疫病作为世界性的重要病害,已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国外研究者已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遗传规律、病原菌致病机制、寄主抗病机制及该病害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辣椒疫病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针对当前的生产实际和研究现状,一方面应积极引进辣椒疫病的抗源,大力开展辣椒抗疫病规律的研究,结合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加速抗病品种的培育速度。另一方面,应加强辣椒疫病病原菌生理分化及辣椒抗疫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以便为辣椒抗疫病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3加强抗逆性育种工作

在开展抗逆育种工作中,首先应明确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某种逆境的范围,然后在相应的逆境范围内鉴定抗逆性,从收集的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该逆境能力强的个体。例如进行辣椒抗旱育种,首先要确定造成植株干旱的温度范围,然后将收集的品种资源的植株置于临界温度之上,进行抗旱性鉴定,筛选出抗旱的新品种。对已鉴定出的大量品种材料,对其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继续进行筛选,从而选出抗旱力更强的材料[14]。经过不断的筛选,使其抗性逐步加强和稳定,从而达到人工选择的目的。辣椒新品种在露地使用时应加强耐热、耐湿和耐旱性选择,以提高植株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3.4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

利用辣椒杂种优势创新核心种质,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研究种、亚种、近缘种、生态远缘种、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强优势杂交种亲本快速选育技术,杂交种组配模式和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技术;创制强优势突破性新材料以及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和推广应用辣椒强优势杂交种。

3.5育种目标趋向多元化

重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不应单纯注重产量、品质、熟性等目标,更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长环境、用途等设定各自的育种目标[15]。

注重栽培模式、生产区域、市场的多样化以及辣椒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辣椒品种需求的多元化。此外,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干制辣椒、脱水加工蔬菜都给辣椒育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育种工作者来说,培育出一个辣椒新品种首先要在品质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都要较当地主推品种有新的突破。

3.6开展辣椒基因组学研究工作

3.6.1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开展辣椒资源材料演化和变异研究,进行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分析;研究种质资源从野生近缘种、地方品种到现代品种演变过程中的选择信号,鉴定驯化与改良过程中受选择的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及其功能;研究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组区段、单倍型和基因的演化规律,挖掘并明确有利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探索辣椒亲本骨干自交系、主栽品种与优异种质资源的典型性状和遗传组成关系,阐明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3.6.2辣椒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应用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源—库—流、株型、衰老、营养器官、产量构成因素、光能有效利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价值的相关产量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3.6.3辣椒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应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克隆辣椒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健康功能品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元件,明确其对品质性状的遗传贡献,解析其功能及调控网络,阐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相关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基因,并应用于育种。

3.6.4辣椒抗病虫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克隆辣椒抗病(如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抗虫(如蚜虫、菜青虫等)、抗逆(涝、旱、盐、极端温度等)、水分高效利用等关键基因,鉴定其功能;揭示作物感知、传递、应答和适应病虫和逆境胁迫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原理;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抗性等位基因,提出利用途径。

3.6.5辣椒杂种优势形成与利用机制研究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种质基础,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揭示杂种不育和种(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创新品种、亚种、远缘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开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等水平的杂种优势机制研究以及杂种优势预测与利用方法,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体系;创制新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种的突破性新材料。

3.6.6辣椒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建立辣椒重要农艺性状分析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开展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掘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和调控元件,明确其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展重要性状的表观组、转录组、蛋白组与代谢组研究,解析产量及品质形成、逆境胁迫应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网络;开展全基因组优异基因的高效组合研究,创制优异遗传育种材料。

[1]姜俊,赵红星,王勇,等.辣椒新品种驻椒21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5(3):65-67.

[2]陈学军,方荣,周坤华,等.我国辣椒育种现状与展望[J].现代园艺,2011(11):44-45.

[3]李锡香,张宝玺.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马艳青,刘志敏,邹学校.辣椒种植资源的RAPD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2):120-123.

[5]陈学军,程志芳,陈劲枫,等.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及其表型数据库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4):662-670.

[6]张素勤,耿广东,周贤婷,等.贵州辣椒种植资源的表型和SRAP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3):228-232.

[7]张海利,徐坚,陈永兵,等.我国辣椒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8(4):37-41.

[8]尚庆茂,王光耀.蔬菜抗热性的鉴定方法[J].中国蔬菜,1996 (5):49-51.

[9]徐剑锋.甜椒耐热机理及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38-39.

[10]潘宝贵,王述彬,刘金兵,等.高温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2):137-140.

[11]易图永,谢丙炎,张宝玺,等.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2(5):52-55.

[12]陈灵芝,张建农,王兰兰,等.利用SCAR标记鉴定“陇椒5号”辣椒种子的纯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1):55-57.

[13]姜俊,赵红星,王勇,等.“驻茄9号”新品种选育策略及茄子育种问题探讨[J].北方园艺,2015(5):177-180.

[14]王海燕,赵晓红,吴玉美,等.干旱锻炼对提高辣椒抗旱性的形成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0(1):30-34.

[15]须海丽.辣椒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2):34-37.

河南省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7年1月成立

2017年1月8日,河南省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孟津县召开成立大会与联盟的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豫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封市农林科学院、漯河市农科院、平顶山市农科院、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26家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业厅、洛阳市科技局、孟津县人民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跃研究员主持。

成立大会上,与会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贾延钊等17人为理事,推举朱忠厚为理事长,孙德玺、赵卫星、吴占清、孙中伟、蔡毓新、杨路明为副理事长。联盟成立由刘君璞为主任,徐小利、马长生、朱忠厚为副主任组成的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马跃为联盟秘书长,赵卫星、朱学杰为联盟副秘书长。根据联盟章程,理事会着重于联盟的工作规划与管理;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着重于联盟的专业技术发展战略的咨询与指导;联盟秘书处负责联盟的日常运作。联盟秘书处设于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科技厅农村处王备战副处长在讲话中对联盟今后的活动强调了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做事到位;效益到位。首先认识联盟成员的主体平等,根据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创新项目;其次认识联盟的实质是成员单位联系与创新的桥梁纽带及众创平台,让所有成员单位通过积极参与联盟的创新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在做事方面要突出联盟的机制优势,重点是要协作攻关争取大项目;要开展产业发展需求调研,主动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要加强联盟的宣传影响,充分发挥企业成员的作用。通过创建联盟开展活动,将联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落到实处,众人拾柴火更旺,在联盟的积极参与下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Breeding strategies of pepper new variety‘Zhujiao 21’and relevant problelms discusstion on pepper

JIANG Jun1,ZHAO Hongxing1,WANG Yong1,LI Yan1,WEI Xiaochun2,MA Changsheng3

(1.Horticulture Institute of Zhumad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umadian 463000,Henan,China;2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Henan,China;3.College of Horticulture,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Henan,China)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breeding strategies of‘Zhujiao 21’,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the establishment of core germplasm resources repository,the creation of parent materials,the choice of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of high generation lines against stress,the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generation inbred lines material,multipoint identification ofhybridizedcombination,thepropagationofhybridlines,thedevelopmentofsupportingcultivationtechnology,the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and the population improvement of parent material of‘Zhujiao 21’.Meanwhile,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pepper breeding,several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nvolving the cre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resistance breeding,stress resistance breeding,genomics application and so on.

Pepper;Variety improvement;Disease resistance;Yield;‘Zhujiao 21’

2016-12-29

2017-01-19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62300410155);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Z2010-03-06);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C20150054)

姜俊,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E-mail:jiangjun2251@163.com

马长生,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瓜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E-mail:yuyiseedma@126.com

猜你喜欢

自交系亲本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