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外来者劣势研究综述

2017-06-19竹,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外来者跨国企业劣势

文 竹,骆 伟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外来者劣势研究综述

文 竹,骆 伟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由于地域、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跨国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时要比东道国企业承担更高的经营成本,具有先天的竞争劣势,学界将其称为“外来者劣势”。外来者劣势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基于此,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研究外来者劣势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将已有文献分为概念及成因研究、存在性实证研究和克服机制研究三大类,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从而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跨国公司;海外经营;外来者劣势;内容分析法

一、引 言

自“走出去”战略提出和实施以来,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 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双向直接投资首次接近平衡①。从企业角度而言,对外投资能够使闲置资金得以充分利用,为企业开辟新的原材料市场或产品市场。同时,发展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外投资不仅能够避开贸易壁垒,节省国际贸易成本,而且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在海外经营的过程中,外国企业会承担比东道国企业更高的经营成本。学界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外来者劣势”(liability of foreignness)。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东道国之间地域、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外来者劣势。我国对外投资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一些企业折戟海外的失败案例,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短暂存续后便无奈退出。如何有效克服外来者劣势,推动我国对外投资长远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外来者劣势概念的正式形成时间较晚,对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国内学者对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学者还缺乏开展深入研究的意识。因此,很有必要对国内外关于外来者劣势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把握现阶段研究热点和动向,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研究试图对国内外关于外来者劣势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出现有研究的主要分类,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因此,本文选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以期揭示研究对象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的研究方法[1],具有系统、定量、客观等主要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的层层梳理与分析,可以根据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推理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内容分析法包括设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选择研究单位、建立编码体系、量化分析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六大部分。本文遵循前人的研究步骤,首先选定研究对象与样本,然后确定编码体系,阅读文献样本并按编码体系进行归类和数据统计,最后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果。

(二)研究对象与样本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外来者劣势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外来者劣势被正式提出的时间较晚,还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因而目前能够获得的文献数量不多。通过在中国知网国际文献总库(CNKI Scholar)上以“liability of foreignness”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综合“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和“文献来源”等方面,共整理出49篇中外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占3篇(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7月)。本文的研究样本即为这49篇有关外来者劣势的国内外文献。

(三)研究内容与编码体系

本文以每一篇独立文献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分析单元。参考前人的研究框架,将研究时间、文献来源、研究内容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维度,对所选文献样本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仔细研读每篇文献,对作者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和归纳,按照内容编码体系对样本进行分类,本研究得到三大类文献内容:外来者劣势的概念及成因研究、外来者劣势的存在性实证研究以及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研究。

依据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对所有研究样本进行内容编码和分类统计。有些文献内容在外来者劣势的概念及成因研究、存在性实证研究和克服机制研究三方面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此时以其研究重点作为分类依据,得出内容编码体系如表1所示。

(四)研究信度检验

表1 内容编码体系

资料来源:根据知网检索结果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时间

从学术研究的意义而言,学术论文代表了某个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而学位论文更趋向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挖掘。因此,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整个研究历程。通过检索,在排除了报道性的报纸文章和评论后,得到了1997~2016年这19年内与外来者劣势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具体的文献年份分布见图1。

短视频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社交媒体的特点进行社会化营销,用户是社交平台中的主角,而社会化营销的目标群体也是网络平台中的这些用户,好的社会化营销可以让每一个用户成为企业宣传的参与者,担当企业营销人员,在社交平台中形成口碑营销。而短视频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只有在与社交媒体相结合时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企业也可以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数据挖掘,制作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的短视频,这样创作出来的短视频能够“投其所好”,也会获得更加良好的营销效果,个人或者营销品牌能够和用户更亲密的接触是社会化营销的优势。

图1 文献年份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外来者劣势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对其研究的热度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升温。

(二)文献来源

通过对所选择的46篇学术论文(从样本总体中除去3篇学位论文)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所选文献来自29种期刊。具体来源期刊见表2。

表2 来源期刊分布表

资料来源:根据知网检索结果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发表有关外来者劣势文章最多的期刊为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国内则为《管理科学》。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工业经济》《亚太经济》等均属于国内核心期刊,说明对于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已经受到了一些国内主流学术期刊的关注。

(三)研究内容

从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外来者劣势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定性分析,也有定量的实证研究。以下按照编码的三个总体标准进行具体分析。

1.外来者劣势的概念及成因研究

外来者劣势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基于Hymer(1976)的“异国经营成本”概念[3],Zaheer(1995)提出“外来者劣势”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造成劣势的各种社会成本,例如跨国公司难以有效嵌入本地网络、遭受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歧视等[4]。此后,一些学者对外来者劣势的概念进行了拓展。Mezias(2002)认为外来者劣势意味着跨国企业无法像本土企业一样享受到东道国环境好处[5]。Sethi和Guisinger(2002)则将外来者劣势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与国际商业环境交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效应”[6]。

造成外来者劣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存在的距离使得跨国企业不得不承担额外成本。根据现有研究,这种距离包括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由于存在地理距离,跨国公司必须承担额外的交通运输成本(Zaheer,1995;Eden and Miller,2004)[7]。与地理距离相比,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存在的制度差异更可能造成难以规避的经验成本,包括信息成本、歧视成本和关系成本。由于跨国企业对东道国环境缺乏了解,因此要比当地企业承担更多的信息搜集和分析成本,即“信息成本”(Caves,2002)[8]。同时,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还要承担更多的歧视成本,如东道国政府可能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对其实行政治歧视(Henisz and Williamson,1999)[9],包括东道国民众排斥、抵制外国企业的产品等。另外,与当地企业相比,跨国企业更难与当地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承担着更高的关系成本(Eden and Miller,2004)。一些学者则利用文化距离来解释外来者劣势。文化距离不仅增加跨国企业理解东道国商业习惯的难度(Calhoun,2002)[10],也导致跨国企业承担更高的内部治理成本(Hennart,2001)[11]。

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是在梳理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外来者劣势的概念及成因进行整合和发展。传统的外来者劣势研究聚焦于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区域间的外来者劣势也不容忽视(张宇婷、王增涛,2014)[15]。王珍(2014)立足于中国本土企业,认为政治风险、国家间关系和国内压力经济化是导致外来者劣势的重要原因[16]。在考察外来者劣势时,既要考虑地理距离、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也要考虑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跨国企业特质,同时应兼顾跨国公司不同阶段面临的外来者劣势(翟瑞瑞、陈岩、姜鹏飞,2015)[17]。陈岩、李毅(2016)从多维整合视角出发,认为多维整合视角下外来者劣势研究体系由不熟悉障碍、关系障碍、合法性障碍和文化距离障碍四个维度构成。[18]

2.外来者劣势的存在性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外来者劣势存在性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利润率(Zaheer,1995)、生存率(Zaheer and Mosakowski,1997)[19]或退出率(Hennart等,2002)、效率(Miller and Parkhe,2002)[20]、诉讼率(Mezias,2002)[21]和成交量(Lu and Hwang,2008)[22]等指标,通过比较个别行业的外国企业和当地企业的经营绩效来证实外来者劣势的存在。杜晓君、朱园园(2013)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为样本,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法验证外来者劣势对于国际并购绩效的影响,认为法制制度距离对于国际并购绩效具有负向作用,而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则对其具有正向作用[23]。杜晓君、蔡灵莎、史艳华(2014)构建了外来者劣势与国际并购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合法性缺失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外来者劣势会对国际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4]。经济制度距离与文化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消极影响,当母国的法律制度质量明显异于东道国时,法律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表现具有积极影响(肖红军,2014)[25]。

国内有部分学者认为外来者劣势通过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影响企业绩效。蔡灵莎、杜晓君、史艳华、齐朝顺(2015)在组织学习双元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在调节外来者劣势与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关系中存在时效性差异[26]。张宇婷、王增涛(2015)基于制度理论,以在中国运营的外资银行为样本,提出子公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模仿同构对于外来者劣势具有调节作用[27]。杜晓君、史艳华、杨勃(2016)以投资者认知成本为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信息缺失对外来者劣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8]。

3.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研究

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一直是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些学者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例如,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延续性,加强制度建设,减少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王水娟,2006)[29]。

目前有很多理论视角被应用到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研究中。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认为,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母公司的特有优势来克服外来者劣势(喻红阳,2009)[30],尤其是企业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Sethi and Guisinger,2002)[31]。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研究则认为跨国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来降低因不熟悉成本造成的外来者劣势(Petersen and Pedersen,2002)[3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则强调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认为跨国企业一方面应当主动向东道国消费者披露自己的信息,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多渠道积极了解东道国的信息(Calhoun,2002)[10]。还有学者根据扎根理论和边界跨越理论对相关案例进行剖析,认为跨国企业应当构建有效的环境扫描系统和外部显示机制(杜晓君、杨勃、任晴阳,2015)[33]。

国内学者关于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研究多以案例分析为主,提出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具体对策建议。杨煦(2014)通过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承接波兰A2高速公路失败的案例,认为中国企业应当加大前期投入和分析判断,在合适的时间切入合适的市场,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渐缩小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劣势差距[34]。杜晓君、杨勃、齐朝顺、肖晨浩(2015)以中国企业联想和中远为研究对象,提出跨国企业应当采用“替换”机制对外建立清晰一致的组织身份,采取“进化”机制提高组织身份的吸引力,并通过“增补”机制创造有价值的身份维度[35]。

四、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对有关外来者劣势的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可以将相关研究分为外来者劣势的概念及成因研究、存在性实证研究和克服机制研究三大类。从总体上看,关于外来者劣势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仍属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后续研究者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内容的整理,认为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后续研究。

(一)“外来者”身份的拓展

由于外来者劣势在跨国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传统研究都默认“外来者”即为外国企业,但“外来者”身份应该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区域之间也存在“外来者”的问题,即企业的经营活动虽然尚未跨越国界,但同样有可能存在相对于当地企业而言的竞争劣势。因此,未来研究关于“外来者”身份的定义,不能仅仅局限于跨国企业,也应当包括广义上的区域经济之间的“外来者”。这种“外来者”身份的拓展,有助于研究者关注区域间的企业问题,随之而来的外来者劣势的相关研究也可能会不断扩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外来者劣势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外来者劣势影响范围的扩展

关于外来者劣势的影响研究,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选择以企业经营绩效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在衡量指标的选取方面非常受限,大多依赖利润率、营业收入和退出率等绩效指标进行验证。但是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绩效方面,还通过企业创新、顾客满意度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目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手段。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企业创新等热点角度出发,探讨外来者劣势对跨国企业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三)外来者劣势与优势的融合

外来者优势是与外来者劣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意指外来者身份给跨国企业带来的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好处或优势(Sethi and Judge,2009)。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经济环境中,外来者劣势与优势应当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现有研究集中于探讨跨国企业作为外来者所具有的竞争劣势及其应对策略,鲜少有研究者突破这种二元视角分析的局限性。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将外来者劣势与外来者优势进行融合,识别二者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影响路径,将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外来者身份的影响。

(四)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外来者劣势

目前关于外来者劣势的研究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而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研究还非常鲜见。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转型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面临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似的外来者劣势,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应对外来者劣势的方法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等等。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面临着波动性更高、变化性更强的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可能会对外来者劣势的产生和应对产生更大影响。因此,未来研究需要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更加情境化的问题,例如,可以将外来者劣势与母国的国际化速度、程度联系起来。

注 释:

①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http://img.project.fdi.gov.cn//21/1800000121/File/201602/201602291015362457483.pdf,2015-09-17.

[1]王妍莉,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4):71-75.

[2]夏清华,宋 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学者创业动机研究[J].管理学报,2011,(8):1191-1193.

[3]Hymer S H.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 [M].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76.

[4]Zaheer S. Overcoming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2):341-363.

[5]Mezias J M. Identifying Liabilities of Foreignness and Strategies to Minimize Their Effects: The Case of Labor Lawsuit Judg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3):229-244.

[6]Sethi D, Guisinger S.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 (8):223-240.

[7]Eden L and Miller S R. Distance matters: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ownership strategy [A].Hitt M A and Cheng J(Eds.).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C].New York: Elsevier, 2004: 187-221.

[8]Caves R 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2002,1:19.

[9]Henisz W J and Williamson O E. 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 [J]. Business and Politics, 1999, 1(3): 261-278.

[10]Calhoun M A. Unpacking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Identifying culturally driven external and internal sources of liability for the foreign subsidiar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 8(3): 301-321.

[11]Hennart J F. Do exits proxy a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he case of Japanese exits from the U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 8(3): 241-264.

[12]吴晓云,陈怀超.制度距离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J].管理评论,2013,25(4):12-22.

[13]周劲波,黄 胜.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国际创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2):22-33.

[14]张宇婷,王增涛.行为基础观视角的外来者劣势:案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2):173-178.

[15]张宇婷,王增涛.外来者劣势的基本问题:动态演进视角[J].亚太经济,2014,(1):97-103,107.

[16]王 珍.影响中国企业外来者劣势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7]翟瑞瑞,陈 岩,姜鹏飞.基于动态整合视角的外来者劣势研究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2):28-32.

[18]陈 岩,李 毅.外来者劣势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绩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1):112-118.

[19]Zaheer S and Mosakowski E. The dynamics of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A global study of survival in financial servic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6): 439-464.

[20]Miller S R and Parkhe A. Is there a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in global banking? An empirical test of bans’ X-efficienc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1): 55-75.

[21]Mezias J M.Identifying liabilities of foreignness and strategies to minimize their effects: The case of labor lawsuit judg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3):229-244.

[22]Lu Q and Hwang P. The impact of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on inter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Singapore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 27(1): 81-97.

[23]杜晓君,朱园园.制度距离、信息不对称和国际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案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0):1504-1507,1520.

[24]杜晓君,蔡灵莎,史艳华.外来者劣势与国际并购绩效研究[J].管理科学,2014,27(2):48-59.

[25]肖红军.相关制度距离会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表现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4):50-67.

[26]蔡灵莎,杜晓君,史艳华,齐朝顺.外来者劣势、组织学习与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4):36-45.

[27]张宇婷,王增涛.制度距离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模仿同构的调节效应[J].当代财经,2015,(4):97-106.

[28]杜晓君,史艳华,杨 勃.信息缺失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机理——以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为例[J].产经评论,2016,(1):101-110.

[29]王水娟.不确定性因素对国际资本外撤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89-290.

[30]喻红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新手障碍及外来障碍[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6):49-51.

[31]Sethi D and Guisinger S.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 8(3): 223-240.

[32] Petersen B and Pedersen T. Coping with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Different learning engagements of entrant firm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 8(3): 339-350.

[33]杜晓君,杨 勃,任晴阳.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的边界跨越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2015,28(2):12-26.

[34]杨 煦.中国企业海外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以中海外进军欧洲折戟波兰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5]杜晓君,杨 勃,齐朝顺,肖晨浩.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组织身份变革——基于联想和中远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130-145.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Liability ofForeignnes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WEN Zhu,LUO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80108,China)

Due to region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ssume higher operating costs than the host country enterprises when they’re doing overseas business, which leading to the innate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called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is a relatively new concept,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not yet formed a mature system. Based on thi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tudy on concept and cause of formation, empirical study of existence, and study on overcoming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and the future research is prospected,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future researc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verseas business;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7.02.012

2017-01-20

文 竹,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与合作。

F270

A

1007-9734(2017)02-0104-09

猜你喜欢

外来者跨国企业劣势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浅析在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把自己放在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