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途径与对策
2017-06-19刘战国刘艺娃
刘战国,刘艺娃
(1.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途径与对策
刘战国1,刘艺娃2
(1.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投资是从供需两侧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河南省投资和经济增速逐级持续下滑,理论上的原因是投资报酬递减造成投资动力衰减,短期看是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长期看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迟缓,创新动能不足。当前河南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应坚持对接国家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投资增长新动能,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四大重点领域调结构,补短板促升级,着力激发民企、外企、国企、政府四大投资主体,拓宽信贷和资本市场两大融资来源渠道,着力强化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招商带动、改革推动,积极推广PPP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形成投资合力,培育投资增长新动能。
河南省;投资;需求不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
投资是从供需两侧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方向高度一致,中长期趋势也高度一致,是经济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与趋势的先行指标,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一、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和促转型的重要支撑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艰难曲折,我国处于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和经济发展速度换挡阶段,短期与长期、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叠加,形成共振,我国投资增速大幅度持续下行,引发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如果投资增速再持续过快下滑,将导致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甚至断崖式下挫,势必引发经济硬着陆、经济衰退、经济转型受挫、全面小康推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当前稳定扩大有效投资事关战略全局,形势紧迫,任务艰巨。
中央决定“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目标为6.5%以上, 6.5%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底线;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主要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需要。河南省“十三五”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7.5%以上,主要是为了追赶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2016年预期目标是8%左右。2015年全国经济增速为6.9%,投资增速为9.8%,2016年一季度经济增速6.7%,投资增速10.7%;河南省2015年经济增速为8.3%,投资增速为15.8%,2016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8.2%,投资增速为13.5%。可见,当前经济增速已经接近“十三五”和2016年目标的底线,稳增长已经上升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1]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见图1。
图1 1991~2015年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
从短期的需求侧来分析,在消费需求平稳且缺乏弹性、出口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只有刺激投资需求才能稳定经济增长,稳投资是当前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GDP增速的2倍,投资增速每降低2个百分点将导致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河南省与全国经济均呈现出显著的“投资拉动型”特征,投资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短期看,扩大投资是稳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长期的供给侧分析,当前河南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进入结构转换、动力转换、速度换挡的新常态。人口老龄化使劳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完毕,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枯竭导致资源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容量已经饱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快速上升,建设用地价格飞涨,要素供给短缺、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增速下滑,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缓慢,经济增速自然也要下滑。投资是培育创新动能、改造老产业、发展新产业的物质基础,投资增速下滑是工业化阶段转换的必然趋势,但是下滑过快,经济转型就会停滞,经济就会失速。
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及其根源分析
(一)河南省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形势严峻
河南省投资和经济增速逐级下滑已经持续十多年。近十多年来,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速总体上是逐级下滑的趋势,近五年下滑更明显。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5年最高的41.3%,下滑到2010年的21.0%,继续下滑到2015年的15.8%,年均下降约2.5个百分点;GDP增速从2007年最高的14.6%,下滑到2010年的12.5%,继续下滑到2015年8.3%,年均下降约0.8个百分点。河南省固定投资与GDP的周期性与阶段性趋势见图2,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增速的对比见图3。
图2 1991~2015年河南省投资与GDP增速的周期性与阶段性趋势性特征
图3 2005~2015年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增速对比
由图2、图3可见,如果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将导致GDP增速滑出合理区间。河南省1996~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2%,这个二十年历史均值可以看作中长期潜在投资增速,最近一个经济周期的峰值是2005年的41.3%,谷底值是2010年的21%。2016年前10个月河南省投资增速为13.3%,比潜在投资增速下降了39%,比周期峰值下降68%,比周期谷底值下降37%,可见投资增速已经脱离了原有经济周期的波动区间,也远离了原有潜在增速水平,下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目前已经接近新台阶合理区间的下限,再继续下滑就必然滑出合理区间。
(二)河南省投资增速持续过快下滑的主要表现
工业和房地产投资下滑过快。从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组成部分来说,2015年河南省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三大投资占比77%,其中工业投资占48%,房地产占14%,基础设施投资占15%,这三大部分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十年来,河南省工业和房地产增速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保持同步下滑趋势,近两年有加速下滑趋势,2015年工业增速10.7%,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房地产增速为10.1%,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较大。而基础设施投资近两年却大幅回升,2015年增速为35.1%,远高于整体投资增速,这是政府逆周期宏观调控的结果,可持续性不强。河南省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趋势见图4。
图4 河南省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趋势对比
二、三产业投资下滑过快。近十年来,二、三产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样持续下滑,最近几年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最大,2015年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7%,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2016年1~4月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河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对比见图5。
图5 河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对比
民间投资下滑过快。从投资来源看,2015年民间投资占比83%,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十年来民间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同步下滑趋势,但是2015年以来呈现加速下滑趋势。2015年增速为13.2%,比上年下降8.4百分点;2016年1~9月增速为4.7%,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过大,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直接导致全部投资持续下滑,对此应高度重视。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民间投资增速趋势对比见图6。
图6 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民间投资增速趋势对比
(三)河南省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因素分析
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是由多重影响因素相互叠加造成的,尤其是周期下行、体制低效、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国内外长短期多种因素相互叠加,造成投资报酬率递减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其根源在于长期性的结构性矛盾、转型升级迟缓、新动能不足。
投资报酬递减是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理论根源。近二十年来,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总体上是递减的趋势,这是投资增速逐级下滑的理论根源。河南省投资报酬率从最高的1995年96%,下滑至2004年54%、2010年的22%,再下滑至2015年的6%,近十年间河南省投资报酬率下降近90%,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信号。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当投资无利可图时,自然也就会停止增长。投资报酬率递减是投资动能衰减的内因。在政策和策略上只有遏制住投资报酬下滑的趋势才能稳定住投资增速。[2]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见图7。
图7 1995~2015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或投资报酬率
经济周期下行是短期扰动因素。近几年处于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短期的需求不足与其他因素相互叠加加剧了投资收益递减,形成一种负反馈,致使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体制性原因导致长期存在无效或低效投资问题。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低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效益较低,房地产泡沫过大,存在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投资增长难以持续。尤其是2008年4万亿反危机投资刺激措施出台过于仓促,用力过猛,大部分投向了传统产业和低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居多,导致当前钢铁、有色、煤炭、水泥等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效益低下,低效和无效投资问题逐步暴露,结构性矛盾凸显,到目前为止长达五年的经济持续下行与此不无关系。
结构性矛盾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和投资收益递减是长期性根源。河南省投资报酬率逐级递减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跨越了几个经济周期,这种跨越经济周期的长期下滑趋势一定是由长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河南省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产业结构偏低端,升级迟缓,生产要素供给短缺且成本上升,创新驱动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投资收益递减,投资增长的动力衰减,是造成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重要根源,主要表现在:(1)空间结构不优,经济集聚度偏低。城乡结构不优,城镇化明显滞后,河南省城镇化率46.85%,比全国低9.25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倒数第一。区域结构不优,城镇结构体系和空间布局集聚度低,增长极发育不足,郑州市首位度19.8%,而武汉市的首位度为36.9%,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原城市群虽然规模较大但是一体化进程缓慢,缺乏分工协作和联合互动,关联不紧密。(2)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升级迟缓。三次产业结构失调,第三产业占比39.5%,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工业内部结构失调,产业结构层次低、链条短、集群化水平低,升级缓慢,经济集聚度、产业集中度较低;农业内部结构失调,种植业占比过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和基地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务农人员素质退化。(3)动力结构不优,创新动能不足。物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创新资本的结构失调,创新动力不足,对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成果较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较少,创业环境不优。2015年河南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19%,比全国低0.91个百分点,仅为全国的5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8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3项的30%。(4)开放结构不优,投资环境有待优化。河南省外贸依存度为12.4%,全国为36.3%,河南省开放度仅为全国的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大。[3]
三、当前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的框架思路
当前内外需持续低迷,投资刺激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是下行趋势尚没有根本扭转,在通胀率和债务率日益增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预留空间越来越小,稳投资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政策机遇:中央确立了区间调控的基本方针,对经济增长实施逆周期区间调控,确保“十三五”经济增速不滑出6.5%的下限;中央确立了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方针,及时启动新一轮“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系列投资促进计划,初步遏制了投资快速下滑势头;中央确立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投资倍增效应,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中央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河南省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从阶段性理论来说,当前河南省已经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阶段,从周期性理论来讲,经济增速已经接近历史底部区域,即使未来经济继续惯性下行,下行幅度也是有很限的。[4]
河南省拥有区位居中、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要素资源成本较低、市场容量大、产业基础好、两区载体支撑、城镇化潜力大、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增长极、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等十大综合比较优势,对河南省开放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撑。河南省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河南省与全国投资增速、GDP增速对比见图8。
总之,当前河南省稳定扩大投资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作为,保持战略定力,化解矛盾,加快转型升级,就能实现预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稳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思路如下:
(一)实施战略拉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扩投资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全面小康目标这个大局,主动服务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对接创新驱动和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行动计划,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加快河南省发展;对接国家逆周期调控的投资促进计划,制定并实施河南省投资促进计划;对接河南省国家区域战略决策,落实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洛新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区域战略,推进经济强省建设,落实河南制造2025计划;对接“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小康目标,“十三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速须达到8%左右,约比全国高出1~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须保持在12%~16%合理增长区间。
图8 河南省与全国投资增速、GDP增速对比
(二)实施改革推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坚持双侧发力,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扭转投资效益递减的趋势;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补短板、增动力、控风险、惠民生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尤其是要注重调结构和补短板,发力当前,惠及长远,优先选择兼具多效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创新、民生四大重点领域升级。
(三)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培育投资增长新动能
着力激发各类投资主体,拓宽融资渠道,依靠改革来激活民间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增速回升。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带动发展全局;突出抓好创新驱动,强化利益导向,培育新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带动,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突出抓好改革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增加制度供给,提高经济发展活力。
四、河南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转型任务重的情况下,河南省应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四大重点,补足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两个短板,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精准发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一)着力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逆周期调控,夯实发展基础
河南省应结合国家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构建中原经济区基础设施“五大网络”体系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智能电网及新能源体系、现代水利枢纽网络体系、智能信息网络、生态环保网络体系。
2.构建“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加快构建“国家骨干网、城市群网、市域网”“普铁、高铁、城铁、轻轨、地铁”等三级五网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构建“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中原城市群放射加环状城际铁路骨干网络,谋划大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加快构建郑州都市区地铁和城市圈轻轨网络,推进100万以上省辖市地铁轻轨的规划建设。
3.构建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建设畅通城市、地下立体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当前城市病日益严重,城镇基础设施是“补短板”的投资重点。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人文城市、和谐城市,构建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4.构建中原城市群现代城镇体系
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建设郑州国家级世界级中心城市,加快县(市)改区,构建多中心布局的大郑州都市区,构建“1+8同城化”大郑州城市圈;在八轴带上确定八个副中心:安阳、濮阳、商丘、周口、信阳、南阳、三门峡、焦(作)济(源),它们不但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同时也是外围一级城市群的副中心。构建“三区”(航空港区、郑东新区、自由贸易区)经济增长极。
(二)着力调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奠定转型发展的经济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济,带动一二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升级,加快经济服务化。服务化是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演进的大趋势,是经济和投资的最大增长点,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业态,推动服务业升级发展,打造中西部服务业发展高地。发展物流、金融、电商、旅游、房地产五大主导支柱服务业,大力培育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数字创意、教育培训、投资理财、专业生产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石。倾斜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工业、汽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煤炭、化工、钢铁、有色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升级,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国家粮食核心区和国家蔬菜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鲜活农产品市场网络、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信息经济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信息产业是河南省成长最快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建设网络经济大省,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三)着力增强创新动能,抢占制高点,驱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体系建设是投资发展的重点,应实施创新大省建设工程。建设中部国家科创中心。借鉴上海经验,在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郑东新区或高新区建设国家科学创新中心,引进国际国内高端科创要素,建设科创新城。建设郑州、洛阳、新乡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汇聚创新资源和人才,打造创新高地,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大到全省所有高新区。构建一大批“双创”基地和体系。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国家示范区或示范基地。打造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以及中试基地;构建一大批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组成的自主创新联盟。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四)着力补足民生短板,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和普惠水平
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扩大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合力投入的重点,是内需拉动和共享发展的结合点,继续提升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促进协调发展。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工程、新农村建设提升工程、社会事业基础保障提升工程,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建设创新创业型一流大学,推进健康中原建设。
五、河南省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措施
稳定扩大投资应着力深化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民企、外企、国企、政府四大投资主体,拓宽信贷和资本市场两大融资渠道,形成投资的合力。
(一)激活民间投资,发挥主力军作用
河南省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80%,占吸纳城镇就业的比重超过90%,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激活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关键在于营造环境、放开搞活,应着力“筑巢引凤”,变“候鸟型经济”为“创业创新创造型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央相关激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放宽准入,构建和谐政商关系和公平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降低企业成本,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二)吸引外来投资,发挥生力军作用
据统计测算,开放型经济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约为三分之一,应积极推进河南经济全球化,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带动战略,继续开展“大招商”活动,实施“吸引外资倍增计划”,加快国际国内高端产业向河南省转移。完善产业集聚平台载体,筑巢引凤,优化环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中外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园,鼓励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可规划建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招大引强,带动外资链式集群集聚,深化与跨国公司、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中心性重大项目,鼓励区域总部、研发基地、运营基地等微笑曲线两端产业链进驻,带动关联配套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集群进驻。积极承接高端产业的链式转移、集群转移、园区转移。打造自贸区示范窗口,以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集聚。
(三)力争国企投资,发挥支柱作用
稳定投资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本的支柱作用,关键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国有资本控股运营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优势互补。
积极与央企建立战略联盟,积极对接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央企在河南省布局提供全方位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力争央企在河南省建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研发基地、供销网络、资本运营、后台服务等产业链,鼓励央企参与河南省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项目。
(四)扩大政府投资,发挥导向作用
强化区间调控责任,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加强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引导拉动作用,强化省部合作,积极争取各类中央建设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提高地方债规模,提高政府投资能力,力争中央国债项目向河南省倾斜,争取提高省市政府发债规模。提高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推动各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制定产业投资引导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双创”平台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
(五)拓宽信贷融资主渠道,强化间接融资支撑
加快金融业发展,改变金融业发展滞后局面,健全金融机构体系,鼓励本土金融机构上市做大做强,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推动政银企战略合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完善融资对接信息系统平台,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银企、证企、保企对接活动,加强政策衔接和项目对接,与各大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持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缩小存贷差。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支持重大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股权和债权融资,创新预期收益质押贷款、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信用体系,控制区域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集聚发展。
(六)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新渠道,强化直接融资支撑
积极培育区域资本市场,提高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中原区域股权市场加快发展,开展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试点,开展永续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债贷组合、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鼓励项目公司运用投贷组合、债贷组合等融资创新方式,鼓励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大力推广PPP模式,激活社会资本。
[1]刘战国.河南省十三五经济平稳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2):18-24.
[2]刘战国.河南省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2):12-16.
[3]刘战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及政策思路[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6):2-7.
[4]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10.19327/j.cnki.zuaxb.1007-9734.2017.02.005
2016-12-28
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重点项目(2016A004)
刘战国,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政策研究。
F832.48
A
1007-9734(2017)02-0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