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无假”的梦想成真
2017-06-19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愿“天下无假”的梦想成真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期望“制售假入罪”和打假维权网络平台良性互动、双管齐下,还我一个天下无假、风清气正的“新”中国
计划经济年代,商品流通几乎由公有制机构垄断。城市是百货公司,农村是供销社。改革开放以后,专业市场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崛起,个体摊贩和民营店家充斥大街小巷。更加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狂飙突进,而往日风光八面的单一公有制商业早已不见踪影。
当然,伴随着市场化改革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各色商品的极大丰富,令人头痛的假冒伪劣也开始大行其道。尽管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机构升格、招兵买马、严格执法,但似乎还是杯水车薪、穷于应付。消费者无计可施,一口恶气出不来,便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电商,对准了阿里,对准了马云。直到2013年4月23日,《焦点访谈》“曝光”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知假售假、消费者维权困难、纵容商家违法销售外贸原单货物等”劣迹。
一般人和普通的商家也就算了,马云对他们的怨气心知肚明,但成了《焦点访谈》攻击的靶子,马云再也不能“淡定”了。就在3天后的下午,他带领淘宝网全体高管高调召开媒体沟通会,进行了坚决反击。笔者当时聆听了网上全程发布的马云演讲,觉得言之有理。于是,随即发文“是谁,最应当受到质疑?”(2013年《浙江经济》第10期)。希望能把这一次争议,引向市场监管部门的“依法行政”同阿里这样的平台企业所掌握的数据线索“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假冒伪劣商品和生产厂商的精准定位、“斩首行动”。
今年的两会上,又有代表“炮轰”阿里网商的“售假”问题,马云再次发声予以反击。在写给致两会代表的公开信中,马云主张像当年“酒驾入罪”那样,加大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我的观后感,还是和当年一样:监管执法部门不出手,我顶多就是一个“协警”——公权力可是不能随便“僭越”的。
现如今,欣闻全国12315网络平台闪亮登场,不禁由衷地为我国消费维权跨入“互联网+”时代点赞:毕竟政府管理部门总算“开窍”,知道了没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显然也是“跟不上趟”了。但在击节之余,还想到了几点,写来也算是个小小建议。
一是政府要学会购买服务,不要啥事都自己“包打天下”。原来政府部门搞电子政务,都是向财政要钱,然后自己“闭门造车”。结果思维老旧不说,那个技术还“土得掉渣”。往往是没过几年,又得另起炉灶、推倒重来。之类的损失、浪费和误事,可是多了去了。如今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大可以再解放一些。实在没有必要像“铁道部”那样,一个售票系统非要自己“守土有责”,结果搞得个鸡飞狗跳。政府的本事在于管办分开,而且“管的”就能把你“办的”管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
二是界面搞得友好一点,功能搞得有效一点,不要为难和忽悠咱老百姓。一个平台花了这么多的钱,一定要让亿万苍生觉得好用、管用。譬如我看介绍上说,一律实名注册,这就好,体现了权利和义务对称,别一整就是些“八分钱邮票搞臭你”的小人勾当,回过头来还“得了便宜卖乖”。又譬如平台和国家信用公示系统相关联,那顺藤摸瓜,把个黑心厂家揪出来,那才叫“大快人心事”。毕竟常识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是主席台”,“卖出来”的假冒伪劣,首先是“做出来”的。
三是也别让平台企业闲着了,让他们多多为打击假冒伪劣出力、出大力。十九大之后,肯定要大规模地精兵简政。政府嘛,要学着用好自己的“巧实力”。东北老乡讲话,“人随王法草随风”,政府一定要把规矩给做好了。规矩要“少而精”,就像刘邦的“约法三章”。然后,就给我“死磕到底”,一定要把“刺头”的头皮都给摸了。只要权威一树立起来,“篱笆扎紧了”,看谁还敢“顶风作案”。至于大量的线索提供、数据整理、协助调查,那你就像当年生产队干活那样,要学会“派工”,谁也都别想给我偷懒。
在一个信息化浪潮奔涌的国家,经济基础都已然“互联网+”了,难道上层建筑还不赶快也“互联网+”?由衷期望“制售假入罪”和打假维权网络平台良性互动、双管齐下,还我一个天下无假、风清气正的“新”中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