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管道纾解马六甲之痛
2017-06-19胡恴旆
○ 文/胡恴旆
中缅管道纾解马六甲之痛
○ 文/胡恴旆
2017年4月10日晚间,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正式签署后,在孟加拉湾的落日余晖中,停靠在马德岛港原油码头的远洋油轮,开始向罐区卸载来自阿塞拜疆的14万吨原油。历经数年建设和筹备的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拉开了投运大幕,为中缅两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能源新动力。
咽喉水道
一位美国专家曾用“马六甲之痛”来形容中国在海运问题上的困境。马六甲海峡通路狭小、海盗猖獗,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把自己能源的通道暴露在如此脆弱的地方,于是建中缅管道的设想应运而生。2010年6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总理吴登盛的见证下,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
中缅油气管道分为油管道和气管道,两条管道基本并行敷设。油气管道从缅甸马德岛出发由瑞丽进入中国,在贵州安顺油气管道分离,并分别到达重庆和广西。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定的储量为2.54万亿立方米。此外,在缅甸海岸陆续有新的发现。中缅管道能够让中国从中东进口的部分石油绕开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和缅甸,直接进入中国,为中国的石油输入增加了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是一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羊的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千米。
马六甲海峡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也是重要的战略咽喉水道之一。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10万艘船只中有6万艘船只驶往中国;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50%,进口石油的80%要经过这里。
但是,马六甲海峡的正常通行面临着很多风险。海峡通路狭小、海盗猖獗、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印尼常发生森林大火造成的烟雾等,经常影响着航行安全。尤为严重的是,马六甲海峡海底平坦,而且水流平缓,容易淤积泥沙,所以水下有数量不少的浅滩与沙洲。一旦一两艘大型油轮搁浅,海峡可能被阻隔。
再上保险
中缅石油管道可以使得中东的原油直接通过印度洋,经过缅甸进入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同时降低了原油的运输成本,使中国更快捷地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原油,缅甸成为中国的“印度洋出海口”,以破解某些国家多年来在太平洋实施的“岛链战略”。这条安全的通道相比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缩短了3000千米海运航程和3天时间,更加快捷,在经济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条管线经过的路径正是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最后的战略通道——滇缅公路。
“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美国大使曾赞扬说。滇缅公路穿越莽莽原始丛林,曾是抗战中中国唯一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陆上运输通道。当年,抗战开始后,成千上万民工自带干粮工具,在没有任何先进机械的情况下,靠着简单的工具,敲碎石、挖土石方一寸一寸地将公路向前延伸,牺牲人员无数。滇缅公路的通车使得汽车取代了马帮运输,成为抗击日军的后勤战略供应线和运输大动脉,国际上援华抗战的物资就从这条线路上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和驼峰航线一道,为中国抗战立下了大功。
●中缅管道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工程建设中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的HSE良好业绩。工程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优于同类管道项目。 供图/CFP
建设中缅油气通道,也是为中国能源安全再上了一道保险。管道输送油气不受气候变化干扰,有隐蔽性、稳定性、连续性的优点。管道建成后,即使马六甲海峡出现问题,也不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致命的影响。然而,从最初提出设想到最终成功落实,中缅油气管道足足“吊”了人们六年胃口,其间经历了重要波折。直到2009年,两国政府才最终签订了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的协议。
历经波折
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东南亚缅甸,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中缅合作,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甚至有国家极力在外交、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拉拢缅甸,试图影响缅甸,避免其与中国走得太近。传说某国愿意免费为缅甸建一个商业港口,条件就是不要修建中缅管道。
●中缅两国人民的情谊会因中缅油气管道的投运越来越浓,并将不断延续下去。 供图/CFP
中缅油气管道从计划提出到开工建设,一直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国际上的反缅政府势力散布谣言,不断诋毁。国际上一些企图遏止中国发展的势力也试图借机推波助澜。2009年9月,西方媒体联手缅甸的流亡组织诋毁中缅合作。
为了将天然气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缅甸政府扩大对外开放,各国石油公司蜂拥而入缅甸投资开发天然气,很多国家希望得到缅甸的天然气。印度希望能把天然气输到印度,做了很多工作。但要将天然气输到印度,必须经过孟加拉国,无奈孟加拉国不同意。而印度如果绕道北端,则要增加两三倍的距离,很不划算,因此,缅气入印的梦想暂时难以实现。
远在东北亚的韩国也想要缅甸的天然气。在缅甸东海岸开采天然气的是韩国大宇集团。大宇希望在缅甸把天然气液化后输送到韩国去,但受集团财力所限无奈停止了行动。
广纳百川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的诗句表达了中国和缅甸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两国的交界地带,到处可以看到写着表示中缅友好的大牌子,甚至边界上缅甸的公鸡会跨过摇摇晃晃的竹篱笆,到中国这边来下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当年由周恩来总理首倡,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支持并在国际关系中共同倡导的。由于和中国一直是友好邻国,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中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缅气入中国运输便利,又不经过第三国,缅甸政府对此很支持。
其间,尽管缅甸政府经历了很多国际国内复杂政治环境的考验,都没有影响缅甸政府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决心。缅甸将气卖给中国,管道运输成为必然的运输手段。在中缅气管道建设中,中国石油“广纳百川”,和气田各投资方共同成立投资公司。中国石油担任领头公司,持有50.9%的股权,韩国、印度和缅甸几家公司共同参股,共担责任和获取收益。中缅石油管道项目运作,也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六年磨一剑。缅甸选择与中国合作,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长期稳定的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是重要保证,缅甸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合作伙伴,是无可非议非的。油气管道项目正式确定,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庞大的建设资金问题和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是横亘在管道建设者面前的大难题。
中缅管道首先要经过地质构造复杂的横断山脉,除穿过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江河外,还需要穿过西双版纳等原始热带森林。位于横断山脉的滇缅公路上有一段险程被称为“晴隆二十四道拐”,路况非常陡险,是全球各汽车拉力赛检验参赛汽车性能的必经路段,也是众多探险者和摄影者的热衷地。这短险程中缅管道也要经过。
打破常规
当年,修建滇缅公路时,曾有人说滇缅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没有人吃的东西,只有吃人的东西”的崇山峻岭,毒蛇、昆虫遍布。如今,前一句话成为历史,但后一句话仍旧没有过时。当年滇缅公路修建被称为血肉筑成的抗战生命线,而管道修建比修公路复杂得多。云南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滑坡、泥石流和山崩事故时有发生,解决技术难题也很不容易。一些自动化设备在陡坡上很难操作,许多工作必须由人工完成。
中缅油气管道分为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先期已投运)起于缅甸皎漂市,从南坎进入中国境内云南省瑞丽市,经贵阳市到达广西贵港市。中缅天然气管道输气干线全长2806千米,其中缅甸境内段长793千米,管径1016毫米,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与天然气管道并行建设的还有中缅原油管道,管径813毫米,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原油管道中国境内全长1600余千米。其中缅甸境内段长771千米。
管道局中缅管道项目部承建中缅油、气管道各320千米。这段线路内还包括23座阀室和4座站场的建设,14处大型公路、铁路穿越,近150处河流沟渠穿越。管道局还中标中缅油气管道控制性工程中的伊洛瓦底江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仰光中转站及物流运输工程、米坦格河跨越工程、马德岛原油储罐工程。项目部承建的米坦格河跨越工程2010年6月3日开工。
“不可思议”的“圆管”改“方管”。2011年,缅甸建设部突然提出,中缅管道穿越公路时所采用的套管必须是“方形”的。国际上穿越公路惯用的套管是圆形套管。此时,中缅管道施工所需的近800条圆形套管早已全部就绪。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与缅甸建设部进行谈判,用技术去说服依然无果。最终,已经做好的780条圆管全部更换,而重新制造的方形套管每米造价就比圆形套管贵3000元人民币。
项目部2011年8月1日在全线线路施工中率先打火开焊。40摄氏度的高温下,焊工要穿上厚厚的焊服。一道焊口焊下来,焊工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项目部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将河流穿越时产生的泥浆晒干回收用作地基土,把现场弃渣装车铺垫公路,管道施工作业带清理宽度严格控制在28米以内。员工在开挖管沟时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分类收集营地和现场垃圾,和当地相关部门签署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排放的协议。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钢管是管道施工的主材,没有钢管就没有一切。从国内海运到缅甸的钢管要在仰光登陆,然后用小船沿伊洛瓦底江倒运至中转站。由于仰光的小船泊位异常紧张,钢管积压在码头。项目部打破常规,采用“船船直取”的方法,从大船直接向小船倒管,保证了钢管供应。
中缅油气管道“第一穿”伊洛瓦底江岔河定向钻穿越2012年3月6日正式启动。光缆管穿越,3月6日开钻,11日贯通;油管线穿越,4月6日开钻,14日2时回拖成功;气管线穿越,4月16日开钻,24日23时达到回拖条件,开始回拖。经过11个小时的地下连续穿行后破土而出,一次回拖成功。至此,伊洛瓦底江岔河定向钻穿越一气呵成,圆满完工。
链接
中缅原油管道投运
2017年4月1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廷觉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与缅甸驻华大使帝林翁代表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同日晚间,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在缅甸马德岛正式投运。
中缅原油管道作为中国西南重要能源通道,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这条原油管道起点为缅甸西海岸马德岛,经中国云南进入国内,缅甸境内段全长771千米,中国境内全长1600余千米。这条原油管道缅甸境内设计输量为每年2200万吨,由中国石油和缅甸国家油气公司两家合资建设。中缅双方分别持股50.9%和49.1%。2016年10月,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水联运及设备调试工作正式启动,11月30日水联运工作圆满完成。这条原油管道在工程建设中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的HSE良好业绩。同时,工程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优于同类管道项目。目前,中国石油在西南地区已布局多个千万吨级炼油厂。
伊洛瓦底江穿越工程被称为“世界级穿越难题”。4月穿越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至少50摄氏度,很多施工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不少人得了阴囊皮炎,俗称“烂裆”,又痛又痒。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请假。管道局从国内调来10名专业医生,分配在各施工营地,流动医治各种多发疾病。
友谊长存
缅甸雨季时间相对较长,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管道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保证管道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当重型机械通过道路时,员工采取了防护措施,保护路面。施工中,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胞波”在缅语中是兄弟的意思。管道局中缅管道项目中,缅甸工人数超过2000人,占总用工量的70%以上。这个项目部积极培训缅甸员工,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除了施工伴行路以外,项目部为村民修建了11千米的道路,投资400余万缅币(约合人民币3.2万元)为学校打井,解决了孩子们的饮水难题,并送去了书包、日记本和藤球等。机组员工主动帮助当地村民收割水稻。一段施工结束后,村民们含泪相送,场面感人。
中缅原油管道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多方参与的国际化合作项目,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启动以来,积极秉承“善意诚信、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严格遵循注册地及缅甸当地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际管道项目规范和模式进行运作。在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个项目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和地貌恢复工作,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履行国际公司社会责任,努力造福当地民众。中国石油和两个合资公司在管道沿线开展社会经济援助百余项,包括学校、医院、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等工程,开展水灾、旱灾、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捐赠50多项,大力培养本土化人才,缅籍员工超过员工数的70%。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相比于管道建成后对中缅友谊和对双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来说算不上什么。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大大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推动了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据规划,中国石油在缅甸马德岛建设了一座30万吨的油轮卸载码头,同时配套建设了原油储运等设施,包括一座60万立方米的油库。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会因中缅油气管道越来越浓,并将不断延续下去。
点 评
铺就友谊路 架设能源桥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中缅两国政府的重大决策,是“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符合两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这一工程作为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之一,对于进一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石油石化工业总体布局,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通道建设,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破解马六甲海峡难题”的关键举措。中国以能源和经济安全为突破口,实施一项庞大的地缘政治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即为突破“马六甲困局”,进而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以突破美国在太平洋遏制中国的“岛链战略”。
昔日铺就中缅友谊路,今朝架设中缅能源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已超过能源安全范畴,而达到地缘政治的高度。中缅管道大大振兴了缅甸的经济,带动了就业,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同样有利。
目前中国油气船运量的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缅管道对于改变国内北油南运局面、改善石化行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中缅管道建设缓解了中国大西南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带动了中缅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当地就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中国首创,世界共享。中缅油气合作前景广阔。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位,已确定的储量为254万亿立方米。此外,在缅甸海岸陆续又有新的发现。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是参与投资的四国互惠共赢的项目,而且缅甸的经济、工业化和电气化得到提高,对缅甸的长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丝路在呼唤,带着心穿越万水千山。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