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的具体体现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2017-06-19山王新亮陈
高 山王新亮陈 帅
当代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的具体体现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高 山1王新亮2陈 帅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纲领,内涵丰富,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遵循和行为准则。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体系下考量,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不同程度的存在偏离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国家层面的缺失,社会层面的扭曲和个人层面的失范。通过系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当代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的具体因素,为重塑大学生价值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 偏离
一、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缺失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导地位,统领着国家和个人价值追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个人目标是统一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应当也必须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
表1 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价值目标差异性
表1源自西安工业大学和西安美院等其他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从表中能够看出在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有所差异,但是“为祖国添砖加瓦”这样的国家情怀、崇高理想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另据调查,在对“你认为个人理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生活理想”占 36.2% ,“职业理想”占 31.1% ,而“道德理想”为24.5% ,“其它”是 7.7%[1]。
二、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扭曲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的价值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与价值取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的价值观念冲击,部分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取向的扭曲。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侵扰,给大学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困惑。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于各种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足够的理论储备,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评判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出现了价值取向的扭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指出“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2]。
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失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表达着在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责任巨大。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大学生的价值准则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一是爱国漠视与非理性爱国并存。爱国是人的天职,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要转化为爱国的具体行动,为建设好发展好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毫不关注。二是敬业精神缺失与态度不端正并存。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怀揣敬畏之心,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然而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读书无用。大学的课堂上出现了逃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部分同学不学无术,专营投机取巧,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进校园,忽视了学习是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三是诚信缺失与道德滑坡并存。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国家和学校对作弊的处罚越来越重,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而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甚至出现职业枪手。四是人际冷漠与感恩缺失并存。部分大学生对人冷漠,只关注对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缺乏仁爱之心,不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传统文化中尊师敬长的优秀品质不再明显,甚至认为父母、老师给予他们的帮助与关爱,理所应当,缺乏感恩之心。
[1]成长春.适应与超越——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2.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学生处)
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坐标’的当代大学生价值目标矫正研究”,项目编号:J16YB12。
高山(1990-),男,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兼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