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阴山”今朝晴
——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叙永县正东镇普市村第一书记何敏莉扶贫记
2017-06-19冯雅可
/本刊记者 冯雅可
昔日“阴山”今朝晴
——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叙永县正东镇普市村第一书记何敏莉扶贫记
/本刊记者 冯雅可
在她的带领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子,如今生机勃勃,幸福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2015年7月,泸州市委吹响了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集结号。泸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何敏莉率先报名。“组织部门,是选派第一书记的部门,作为组织部工作人员,应该带头到基层接受锤炼,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接受检验,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为泸州市级机关下派的唯一女同志,何敏莉用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当初“一个女的,能干什么”的不屑,对精准扶贫“走过场”的怀疑,变成满满的感动和由衷的佩服。在她的带领下,普市村产业发展、旅游投资一步步走上正轨,老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被称为“阴山”的小村子,如今生机勃勃,幸福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用530天改变一个村
2017年1月9日,何敏莉拖着一个大箱子走进正东镇政府,接连几日降温,扛不住山里的寒气,她趁周末回家拿了些厚衣服。一进办公大楼,她就连着跑了计生办、党政办处理事务,最后来到人大主席办公室找到郭延华,“郭主席,这是泸州老窖公司帮扶我们开发旅游项目的报告,先期解决启动资金50万元。”何敏莉递上报告书,翻开笔记本,逐一向郭延华介绍进展。
文件上提到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是何敏莉到普市村担任第一书记后的“大手笔”,在本村与阳坪村交界的一块200公顷的平坝良田上,建立泸州市第一个以高山生态牧场为主的旅游目的地——“牧场花海”。目前,成片油菜已经移栽完成,待到3月花开,游人们便可来这里踏青赏花。按何敏莉的计划,这里还将陆续打造“体验牧场”、“露营基地”等一系列旅游项目。等人气聚集后,村民在家门就能吃上“旅游饭”,看得见的好日子不远了。
实际上,比起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普市村民们的日子早已焕然一新。坐落在乌蒙山区东北部的普市村,山大沟深,由于大部分民居都在山坳里,因此人们便称这里为“阴山”。过去村民出行、饮水都非常困难,如今,全村所有村组都通了公路与自来水,群众过上了“出门就有水泥路,在家能喝干净水”的新生活。
地里的收成也成倍增加。原来村民都种土豆、玉米,每亩纯利润不足100元,现在村里建成了千只山羊基地、千亩核桃基地和百亩天麻基地,仅天麻一项每亩净收入就能达到2000元,种养殖产业的革新让钞票进账的速度,颠覆了村民的想象。
以前,普市村部分村民游手好闲,吃喝打牌的风气长期存在。自从4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和幼儿园修好后,村里就好像建起了一个精神家园。现在,村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看电影、上网、读书,小朋友在广场上跳着、闹着,生活平淡而又充实。
“何书记是个干实事的人,她来了,我们村一天一个样,我真心佩服她!”村主任胡良志起初还有点不服,别说扶贫了,一个女同志来山沟沟里,吃得下这苦吗?2015年7月29日,何敏莉到普市村的第一天也听到了村民间“怎么来了个女的”、“她会管事儿吗”的议论。530天后,看着这个跑上跑下争取到5410万元项目资金,彻底改变普市村面貌的女人,村干部与村民只留下对何敏莉的感激与认可。
何敏莉(右)与正东镇人大主席郭延华讨论旅游开发项目事宜
无愧群众的“不合格母亲”
在何敏莉的QQ空间里,有家人的近况,有受挫的困惑,有鼓励的感言,更多的是她奋战在脱贫一线的点点滴滴:
2015年11月4日: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奔波,怀念办公室的日子。
2016年4月28日:四组公路终于完工了,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团队的同志们都疲惫不堪!继续努力!
2016年5月13日:暴雨冰雹过后,一片狼藉。暂收到4户受灾报告,有干部在,群众心不慌。
2016年8月8日:启动贫困户逐户走访工作,产业、收入、房屋建设,精神状态总体不错,脱贫没问题!
2016年9月7日:村资公司开张喽!集体经济“航母”正式启航!
2016年10月1日:抢工期,同志们在一线献礼国庆。明年春天,这里将是一片开满鲜花的原野!
2016年12月31日:2016,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年,忙碌而充实!2017,定当继续努力,不负重托、不负期望、不负年华。
……
何敏莉说,再多的苦她不怕,最让她难过的,是对家庭和儿子的愧疚。有一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孩子的作文很伤感,说妈妈长期不在,他想妈妈了。“你再忙还是要多关心一下他!”老师的话让何敏莉很揪心,儿子很少见到她,打电话说得最多的是:“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何敏莉自责没有当好一个母亲,相信儿子长大了,一定会理解。
但是,何敏莉无愧于普市村群众。
2017年1月10日下午4点半,何敏莉提着一桶油、一包汤圆粉、一袋零食来到贫困户左德强的家里。这个瘫痪在床20多年的中年男人,性格乖僻。两个小时前,他见邻居拿到了3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自己却一分钱都没有,打电话给何敏莉,质疑是不是被村干部“动了手脚”,咄咄逼人。
“我们按政策办事,根据发展的产业不同,扶持金也不同,你家核算下来可以拿545元,过几天就到账。”何敏莉专程上门解释,办事的认真劲儿,让左德强悬着的心踏实了,同时还有一点过意不去。临走时,男人用双手撑起上半身,努力地直起脖颈,对着门口的何敏莉说了一声:“何书记,谢谢你。”
“以前对贫困这个词语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电视上,走进普市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贫穷。让普市村摘掉穷帽子、焕发生机,是我发自内心的期盼,我必须做好。”不久前,何敏莉向省上提交了一份“普市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一组数据胜过千言万语:在2015年已脱贫29户122人的基础上,2016年减贫105户415人,剩余贫困户23户58人,贫困发生率从23%下降到2.2%,计划脱贫任务顺利完成。 (责编:舒小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