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孩子合适的沃土
2017-06-18詹莉莉
詹莉莉
理想的精神世界,应当是一片丰盛的原野:要有大树参天,要有鲜花灿烂,也要有灌木、小草乃至地衣、苔藓。同样作为一名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来说,每个孩子个性特点不同、能力不一,根据他们的特性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沃土,让他们都自然成长,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努力优于过去的自己
J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孩子,这个犯了错误只会推卸责任的孩子,这个自以为是,优缺点都那么明显的孩子,开学以来他疯狂的各种举动让我哑然,什么时候他才能让我放心?那天,我外出学习,在交代给带班老师的同时,我叮嘱班委同学管好班级秩序。当我下午回到班里,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列举J的各种“罪状”:上课捣乱,课间把水杯的水泼到同学的试卷上,午休说话影响宿舍的孩子都没有睡,下楼梯用手推前面的同学……瞬间,我的头都要爆炸。重复的批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在每一次“较量”中,J已经熟记了很多道理。此刻,他正静静等着我的说教。我把他叫了出来。“J,你那么喜欢看课外书,应该看过《老人与海》吧?”J点点头,说他很喜欢这个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海明威,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家。”说到这里,J非常专注地看着我。海明威说过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那是什么意思?”J好奇地问我,“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比别人好不代表是高贵的,真正的可贵是自己的渐渐优秀。高贵不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凸显出自己的优越感,而是自身在不断地进步。老师希望你不断进步,优于自己。用你喜欢的故事形象帮助你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认同地点点头,我看到了他的进步。执著自己的优点很难正视缺点的孩子,帮助他进行自我比较比重复的说教更有意义!
调整期待是一种生命的能量
新学期,S的情绪很不稳定,每周不是不愿意上学,就是天天无精打采,不写作业。看着乖巧温顺的他情绪变化如此大,我和S的妈妈都很担心。但一次补作业让我对他的脾气有了更深的了解。交作业时,他诚恳地对我说:“老師,我真的写了,但我妈妈把我的生字和词语本不知道放哪儿去了。”我看着他那双真诚的眼睛,笑着安慰道:“没关系,明天带过来就行了。”他“哦”了一声就走了。可是,第二天,交作业时,他又说作业本找不到了。我的火气一下子冒了上来,生气地问道:“你是找不到了还是没写?”他看我生气了便不说话了,似乎在用沉默诉说着对我的抵抗,我又问了一遍,他把头低了下去,我一看便明白了,这两天作业他都没有写,于是,我让他去补,或许是他觉得丢了面子,毕竟是当众拆穿了他的谎言,或许是真的觉得委屈,直到中午大家都要站队吃午饭,他仍然没补完,就开始发脾气,把作业撕得一片一片的扔到地上。我让孩子们走在前面,牵着他的手走在后面。他告诉我转来之前不爱写作业,经常乱写,来到新学校也一直很努力,虽然写的字不怎么好但是一直坚持写,开学后经历一个假期的生活,有些想家,不想写作业的情绪就严重了。我似乎理解了这个孩子内心的压力,当孩子内心充满焦虑时,如果我们再逼着他按我们认为的方式去做,这无形中是在控制孩子,孩子会更恐惧。接纳情绪在当下最重要。经过和他妈妈沟通,我让他每周回家一次,任课老师了解情况之后也适当地给S减轻作业量,但告诉他必须要保证书写。因为S爱思考,我让他自己反思他的错误,“错……错在不该……不写作业……还……骗老师”。“男孩子认识到错误这就很了不起,但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你自己都觉得丢人了,我让你补作业是在帮助你改正错误,弥补过失。”S点点头。S的脾气大,只要指出了他的不对,他就会跟你拧着劲儿,但他善于思考,我想只要加以正确引导,调整对他的期待,给他指出具体该做的事情,慢慢的,他就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温暖而适宜的沃土
小花之所以开得美丽,是因为教师以一颗体察而不失理性的心,做了一片温暖而适宜的沃土。L是一个思维活跃、能力强的女生,自从来到这个学校老师们都对她独立的能力很是欣赏,老师们也都很“宠”她。可是L是一个个性鲜明、优缺点突出的孩子。L强势,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内心善良却不易被别人感受到。如何让她在集体中好好经营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一直是我和她妈妈努力在做的。很多次的讲道理,L似乎只是听着却并没有太大改变。这回又“闯祸”了,孩子们频频地给我反映,Y更是哭着找到我说被“欺负”了,说真的,我生气了,可是不管怎样,对于个性强的L来说,发火与惩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刺激她加重这样的行为。越是认为棘手的时刻,不管孩子们如何反应,作为老师更应保持理性。我给孩子们开了小会,请大家不要一味指责L的行为,而应该帮助她认识问题,并表达愿意帮助她的决心。我给L分析了好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告诉她应该承担责任,悟性很好的她体会了我的困惑和担心,我没有用压力逼迫她改变。当宽松成为一种统一的行为时,公正便不失其公正。多一点理性思考,就会让温暖进入每个孩子的心。
所谓成长,在每个孩子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各人的天分和能力不同,要求所有人都独立成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当的。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提供教育的方法和设置教育目标,不断调整期待接纳孩子们的每一个当下,多年以后,我们看到的必定是一片丰茂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