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困生成因和转化策略

2017-06-18张文虎张学红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

张文虎+张学红

摘 要:分析学困生成因,探索转化策略,使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但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村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成因

学困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二十多年农村教学中,亲眼目睹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轨迹和归宿,一大批学困生被家庭、教师和学校放弃改造而流入社会。结合教学和亲身经历的教育实际,从学生、教师、社会、家庭几个方面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困生对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性;惰性严重,懒习惯成自然;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简单随意;缺乏上进心、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反应慢、接受能力不足,基础知识没打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还有少部分确实属于某些疾病造成的,家长早已失去信心,放弃了他们,放任自流。

2.教师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喜欢学习出色的学生,急功近利,對优等生教学不费力,出成绩快,而对学困生投入费时费力,成效甚微,任其放任自流;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保守传统,缺乏情感的沟通,漠不关心,不能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学习行为被动化、消极化现象明显。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环境。市场经济冲击着、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各种娱乐活动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信息化工具手机、电脑的大量普及,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吞噬着学生纯净的心灵,诱惑着广大小学生,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

4.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无法替代。孩子的好多习惯和品行都是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农村,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条件,有些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打工挣钱上,而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留给了文化层次极低的老人或者留守妇女,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更谈不上督促教育了。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学困生的成因情况复杂,形成时间较长,因此对学困生教育过程更漫长、更棘手,可能还不见效。但只要我们遵循教育宗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习惯教育、爱心教育,有的放矢分层教育,持之以恒,同样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1.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的现代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养成尊重科学,做事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明显的误区,辅导他们如何主动预习,抓住重点,按时完成作业。如,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做事有条理性、专心致志地学习、定量学习、定时学习、虚心请教等习惯。当习惯养成自然以后,就内化为人的性格了,这样学习困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指导学法也很重要。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思维的门径,教给学生认知规律,指导知识认知过程,知识归类总结方法。督促学生运用学法,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关爱学困生,用爱心缩短距离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宽容、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教师更应以特有的敏锐性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找出他们潜在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一面,及时鼓励表扬,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所以,对学困生给予热情帮助,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用真挚的师生情感排除学习障碍。

4.针对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困生基础就差,智力等发展很不平衡。同一班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层要求,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满足,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学习信心。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肯定,这样不但使学困生增强自信心,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兼顾全体,不要忽视学困生。从课堂提问、汇报展示、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要给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指导学困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障碍,给予适时、恰当的帮助和指导,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参考文献:

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D].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