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以身垂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2017-06-18杜红云
杜红云
摘 要: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自己崇高的职业责任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努力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让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成为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教师;以身垂范;教书育人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师“以身垂范”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工作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还要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习主席指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观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主席的话指出我们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带动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教师“以身垂范”的先决条件。
二、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必须先具有,这是教师“以身垂范”实施的基础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在教学与平常的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教师的所作所为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果教师忽视了自身品德的完善,一味地强迫要求学生思想品德该如何如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难以奏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正其身”的前提下,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严格要求,大胆管理,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入“不令而行”的境界。
三、教师要利用青少年善于模仿的特点,充分发挥“以身垂范”的潜在作用
教师大量的工作是“言传”,往往忽视了“身教”。其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只有将“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真正的效应。例如,有个学生没交作业,教师查问时,却硬是说交了,仔细再问问,他说:“班主任有一次没改我的作业,也说改过了。”这虽像恶作剧的报复,但也不能不说是某种模仿行为。诸如此类不被人重视的细小模仿行为,是我们用多少“言传”也难以纠正过来的。相反,教师正确的言行,必然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教师严格的时间观念,必定会带出一个纪律严明的班集体;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和富于感情的说服教育,必定促使学生自尊自强、好强上进。教师常常发现某班学生的字模仿自己,某班学生说话办事像他们班主任。这种仿效现象证明:“以身垂范”是实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崇高的职业责任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努力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提高“以身垂范”效果的保证
如果教师的思想品德是高尚的,学识是渊博的,但與学生的关系不和谐,“以身垂范”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师生平等,学高为师。教师在学问上的许多方面(不是所有方面)高于学生,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以前的那种生硬灌输、我说你服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学生接受,而学生的观念也发生变化,他们强烈要求,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实,崇尚师道尊严的古代学者就已懂得“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因此,师生要相互通情。教师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提高“以身垂范”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培育德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它是我们身为人民教师应当身体力行的事情,从每一件点滴小事,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到言语,我们都应用实际行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体会我们的用心,从中学会真善美,培养德、智、体、美,让他们更好地拥抱明天,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老师最热切的盼望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所以,让我们努力奋斗,让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让我们成为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汪静.谈教师素质师德为先[A].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石惠蓉.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