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起来

2017-06-18马海龙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快乐教学小学数学

马海龙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利用各种资源创设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白板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实践,让孩子在体验中享受学习之乐;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学习之乐;设置悬念也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法。因此,只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就能让孩子乐起来,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策略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数学课堂上以生为本、以乐为主,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这一目标。

一、巧用白板,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乐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已进入我们农村学校。它可以营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立体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像以前一样自由的板书,还可以对书写的内容执行放大、拖拽、旋转、擦除、遮挡,再加上工具菜单中具备的隐藏、照相、拖放、拉幕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节省了教学时间。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建立乐学的课堂提供了保障,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数学中主要内容是“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小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知识又具有抽象性,两者存在着矛盾。这矛盾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易掌握,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以分清。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动与静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便能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与角”中线段、射线、直线时,首先出示斜拉桥、日出的海平面、激光秀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再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看到的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白板上分别画出射线、直线、线段,边画边让学生观察。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看似静止的、孤立的知识动起来,构造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较容易地发现事物特征,从而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概念。

二、亲身感知,让孩子在体验中享受学习之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只要教师用心,就能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

如,在学习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位置和顺序”时,先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座位,前后左右都有谁,和同桌互相说说。再走出教室看看教室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并说说分别在教室哪个位置。再回到教材中,说说谁跑在前面、谁跑在后面。回家后再观察自家的房屋周围,分别有什么建筑,并说出都在房屋的什么位置。如,学习北师大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把学生常见的物体,如茶叶盒、药盒、瓶子放到面前,让学生站在前面看、站在后面看、站在侧面看、从上面看,边看边体会看到的图形。然后再回到教材中,观察图形,勾出看到的图形。学习“千克、克、吨”时,我预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找牙膏盒、盐袋、洗衣粉袋,并观察上面的质量标识,并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称一下每个学生的体重、称一下鸡蛋、乒乓球的重量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课堂上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从而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学习之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科学家莱德曼,提出了“hand on”(动手做)教育理论。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占其核心地位的就是“活动”。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不但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编排有明显的特点,总体上有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个特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许多设计都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方便学生学习,方便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动手操作主要有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摆一摆等。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可以通过摆和拉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不同,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折、剪让学生明白从长方形中可以剪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来。学习乘法口诀时,通过摆三角形帮助学生理解3的乘法口诀,弯曲指头来表示9的乘法口诀,摆放筷子来理解2的乘法口诀,数课桌腿来巩固4的乘法口诀等,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加强了形象记忆。为了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准备3根3厘米的小棒,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先请学生用8厘米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摆成三角形。不用8厘米的小棒便摆成了各种三角形。

因此,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掌握许多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设置悬念,在发现数学的神奇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到惊奇或者常常产生疑问,对数学时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还能不喜欢数学吗?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学生会发现数学的神奇,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如何设置悬念呢?

通过讲故事设置悬念。教学“体积和容积”时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用问题激疑。“为什么把石子丢进瓶子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正当学生苦苦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时,教师及时导入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学习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后,给学生讲“丢番图墓碑之谜”: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丢番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诗文: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一生的■是幸福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終,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请你算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故事讲完,学生就边议论边计算,很快就得出丢番图的年龄一定是12、7、6的公倍数,根据自然规律,应该是84岁。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会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以为教学服务,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我们还可以通过巧问问题来设置悬念。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白板播放: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行驶。通过观看动画,学生发现小猴子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然后教师提问“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导入新课。设定的问题一定要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一定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出发。

斯宾塞说过:“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因此,我们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努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孩子乐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斌.徐斌与无痕教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快乐教学小学数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