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美丽

2017-06-18颜翠娥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朗读兴趣

颜翠娥

摘 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朗读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朗读尤其如此,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块吸引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美丽磁铁,常常琢磨着如何让这块磁铁发挥它的效力,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

关键词:兴趣;美读;朗读

一、培养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到读书有趣,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范读引路,让孩子有榜样可学。范读包括录音朗读和教师的范读。经常播放课文朗读和著名艺术家的朗读录音,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模仿,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名家的朗读将作品中的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爱憎分明地表现出来,课上让学生反复听读课文录音,使学生受到录音朗读的熏陶,从而产生读的愿望,激发读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善于模仿,教师以融情的范读,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去感染学生,让他们看到教师在读书时丰富的表情、不同的肢体语言,听到教师抑扬顿挫的声调节奏,从而去理解课文,让他们能从教师的范读中由模仿、借鉴逐渐学会去领悟、思考。当然,这需要教师本身在备课时先研究朗读,只有自己能够声情并茂读好课文,才能在范读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2.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想读。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孩子们特别喜欢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与赞美,哪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我重视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有所获,体验成功”。我采用了各种奖励办法,比如评选“朗读之星”,在读得好的学生书上盖上“你真棒”的大拇指印章,甚至还有精美的小礼品等着学生,既有精神的鼓励,也有物质的奖励,让孩子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读得稍差的学生,我也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如“很好,你的声音很响亮”“真不错,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继续努力,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让他们学会赏识,学会尊重,学会评价,在朗读中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二、指导学生美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朗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技巧,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应特别注意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有的课文长句子多,大部分学生读得有困难,可采取跟读,反复地读,让孩子尽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尽管如此操作,花费时间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初读课文阶段就好比是“磨刀”,刀不够锋利何以砍柴?课文读不通何以谈感情?只有会读,才能读好,才爱读。因此,初读课文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扎实地读,真正做到正确、流利地读。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读得有感情”的前提是理解和感受,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没有帮助的。教材处理中,应抓住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许多课文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图像来想象体会。

三、形式多样地读

孩子们对朗读有了兴趣,但这兴趣还只是刚出土的小苗,需要教师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低年级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读的形式单一,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只有不断变换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既感到新奇,又乐于去读。

1.分角色朗读。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朗读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然后再配上一些制作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片段,组织其他同学评价,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而教师则要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朗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形成的原动力。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踏踏实实地读,让学生要读、美读、乐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灵性跳动。

參考文献:

[1]程晓红.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J].新课程(小学),2012(7).

[2]刘巧珍.谈谈学生语感能力如何培养[J].语文学刊,2015(6).

猜你喜欢

朗读兴趣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