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2017-06-18张爱丽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新课改小学数学

张爱丽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教育来讲,不论是教学目标、方法,还是课程标准与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提升小学教育水平上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要想全面适应新课改要求,就必须及时更新、转变教育理念与模式,积极引进更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授课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模式

就目前来看,虽然大部分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束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部分。因此,在革新发展中,教师不仅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内容的创新探究,积极引进更先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真正构建出轻松、活跃且高效的数学课堂,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授课过于注重形势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也将其广泛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但由于自身认知上存在的片面性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未获得理想应用效果,难以对教学重难点做出准确把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在授课氛围上

数学知识往往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大量的定理、概念知识讲解也极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兴趣。再加上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时,都未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做出综合考虑,不论是对授课效果,还是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来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學模式过于片面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辅助教学手段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自己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仍有一些教师依旧以黑板、粉笔为主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会导致授课氛围过于压抑,也制约着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一)创新情境教学模式

创新是对情境教学做出全新认识的重要前提,而作为教育者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要对情境进行的有目的的创设。情境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心理机能的培养,在全面激活小学生认知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使其与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更好地发展其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创新情境教学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做出综合考虑,还要对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整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进一步增强授课效果。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规律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在学生对规律表象有初步认识后,再组织学生针对身高、男女生比例等内容,以小组形式进行规律实践的自行搭建,并结合学生提出的一系列案例,进行“规律”相关概念的总结,完成新课导入。通过这一优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准确了解、掌握学习重难点,又能在讨论、玩的过程中,轻松掌握规律的相关知识。

(二)创新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性学习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种具体表现,其不仅有助于锻炼、提升小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够强强化其团队意识的培养,也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良好学习目标的关键手段,因此,教师在创新合作教学模式过程中,应先集合学生在基础、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成几个小组,以此来确保每位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都能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为每位小组成员学习潜力的挖掘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为各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引导各小组成员充分明确合作目标,并给予恰当、积极的指导,及时发现、纠正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准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认知”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平均分给各个小组,让其自由进行三角形图案的搭建,并要求其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对本组搭建三角形的边、角数量做出总结,并列举生活中与其搭建图案相似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出,以此来不断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三)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都比较严肃,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会产生枯燥、畏难等情绪,尤其是面对过于严肃的教师,很难做到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教师就必须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化,通过各种范式与途径成为学生的朋友,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让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与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帮助者与引导者,也能够不断拉近师生距离,从而不断提升授课效果,相比于传统教学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在此过程中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

(四)创新趣味性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具体、直观事物感知能力相对较高,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定义,尽可能的转化为实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全面、详细的讲解,以此来不断加深学生理解,这样在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解“平行和相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准备两个长度较小的木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其运用木棒进行图案的自行摆设,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任意组件的图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同时让学生思考、回答组建的图案是平行还是相交,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增强[5]。

(五)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新课改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授课内容与方式的丰富、新颖性之外,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科学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创新,通过提问、探究式等学习模式的有机整合运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便是提问教学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得到诸多数学教师的广泛青睐,而提问设计的好坏也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向产生直接影响。提问有很多种范式,其中直接式、并列式与铺垫式都是较为常用的提问方式,对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培养目的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并采用铺垫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怎样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知识,也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走向,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发现、引导学生的思维萌芽,尽可能多的为其创造性思维机会,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仅难以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因此,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注重授课内容丰富性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发展特点,采用更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青山.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5(12):138-139.

[2]田洪臣.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5(A1):85.

[3]危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旬),2015(4):69-70.

[4]肖兴玲.探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旬),2015(12):121.

[5]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5):18-19.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