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与研究

2017-06-18成转霞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沉默课堂

成转霞

摘 要:上课能积极发言通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时,低年级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热情高涨。但是高年级的课堂上课发言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基本是几个优等生在唱独角戏。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课堂沉默”。课堂沉默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课堂对话的发起者、调控者,有必要对课堂沉默这种现象进行敏锐观察,理解沉默的发生及探讨沉默背后的真相并想办法科学应对,以便真正建立高效课堂。讨论几种常见的课堂沉默类型,希望通过透视和讨论,能够发现沉默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蕴,来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反思、去实践。

关键词:课堂;沉默;策略与研究

一、必要的沉默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往往面对新问题、新情境产生认知冲突,需要“沉默”思考以达到新的认知平衡。

所谓沉默是金。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当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后,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从陷入沉默、思考、探究的过程有个时间的支撑。这种沉默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要试图打破这种沉默,而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创造、维持。倘若掌控课堂对话的教师没有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沉默时间,而催促学生放弃沉默投入对话,便会打断学生的思考。此时,学生带着未经消化的观念进入课堂,也会让课堂陷入低效对话之中。教师需要小心呵护学生思考的火苗,维护学生思考的权利。例如:可以用引导性语言为学生的沉默搭建桥梁:“多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等。当然,教师不能心急,不能看到学生沉默良久却迟迟没有回音,表现出急躁、烦闷的情绪,这是教学之大忌,教师的表现在学生眼里来说,就是一种默然的肯定或者否定,让学生得到潜意识的自我认同感。在教师沉稳的等待中,或许思维的火花就在某一瞬间绽放,学生因寻觅到答案或者找到结题的突破口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二、不可说的沉默

这种沉默一般表现在课堂对话情景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认知产生冲突,忌惮于知识权威而压抑自己的观点、抑制自己对话欲望的过程。它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创造、发散,是需要反思和转化的。往往在师生问答情境中,尤其在封闭性问题对话中,即对或错、好或坏、优或劣等非此即彼的问答。学生在对话中小心试探教师的暗示,并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现实中,许多问题处于模糊地带,这些模糊地带往往造成为创造、创新的生长点。

对于此类沉默,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开放的对话环境,尽量减少封闭性话题和唯一的答案,让学生有话可说;另一方面,要创设轻松、舒适的对话环境,消除知识权威,激发学生对话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学生发声,如“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请举手”。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要及时捕捉到一些学生“欲言又止”的困囧神情,这就像是个标识,提醒教师,可能是学生心中疑惑,想从教师这里得到引导或者支持性的鼓励。教师也不能认为自己绝对具有权威,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自由,要宽容对待学生的个性想法和思路。

三、不会说的沉默

不会说,即对话超过学生的认知难度或偏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而难以领会、表达的现象。这是课堂对话中较为常见的沉默。只要学生不说话,教师很容易就认为学生遇到认知困难了,应降低难度、掰开揉碎、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对话。殊不知,有些对话是不必说也不可说的,说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认知难度过大。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呈现的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个别化认知发展差异造成的。前者表现为大范围噤声,后者则是个别化失语。对于大范围“不会说”,教师需要系统反思教学中哪个步骤、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将学生拉回最近发展区;对于个别化“不会说”,教师也不能忽视,应设置个性化对话和作业积极干预、补偿。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摒弃“一刀切”的做法,要个个都能够了解,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在课堂提问或者是作业布置上都要有所区别,才能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自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样也就避免了“难者不会”的尴尬,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进步阶梯,可谓“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任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精心设计教学。

在课堂上要大力宣扬发言的好处,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改变“一问一答”的单一发言方式,可以采取灵活的问答方式,让学生想说;创设发言有利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给足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并教给学生发言方法,让学生会说;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抓住契机,家校配合,积极鼓励,让孩子常说。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其爱上发言。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我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爱的朋友”。总之,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创建民主、平等、亲和的适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心理环境,从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使学生有话就讲。在课堂上更多地对孩子加以鼓励及机智的诱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庞妮.沉默與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沉默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陶行知“沉默”教女孩改错
不沉默才是金
美高院大法官“沉默”十年为枪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