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数》教学案例

2017-06-18吴永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平均数统计学

吴永华

摘 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关键词:平均数;移多补少;量数;统计学

【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課本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得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 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 总数不变

一样多 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三)引入新课:

1.讲述平均的含义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简单地说,平均数就是把若干数的总和平均分成若干份。

2.多媒体课件展示

(1)从图中很明显地看出他们所收集的数据所占的条形长短不同,是什么原因呢?(数据的不同)怎样才能相等呢?(求平均数)

(2)让学生齐读题目,指名学生找出题中的问题(他们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3)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怎样才能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4)学生操作

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了4个人平均收集的瓶子数是13个。但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平均数得到了,而原来4个人收集的个数都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数的。

(5)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否求出这4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呢?

(6)指导学生列式计算

(14+12+11+15)÷4=13(个)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数据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

举例说一说。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3.巩固练习

出示表格看一下我班上节体育课跳绳成绩哪组好?

第一小组跳绳成绩统计表

第二小组跳绳成绩统计表

师:哪个小组成绩好呢?

生:第一组。

生:第二组。

师: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生:第一组平均每人跳(100+76+134+47+83)÷5=88

第二组平均每人跳(92+79+98+58+82+113)÷6=87

所以第一组成绩好。

(四)知识应用:

1.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2.选择。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个人的总体水平: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参考文献:

李鸥.平均数的是与非[J].中国统计,2008(7).

猜你喜欢

平均数统计学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用平均数解题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