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螺旋之美,探教学之法

2017-06-18阮晶萍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

阮晶萍

摘 要:当前品德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纵向解读品德教材,对螺旋式主题教材的梯度和层次把握不到位,造成品德课低能低效的现象。教师应从把握同主题教材的螺旋梯度开始着手,按以下三部曲进行解读:读“纲”理“序”,列清主题脉络;研“课”定“案”,精选主题资源;听“教”睹“学”,体悟主题坡度。通过这一系列的教材钻研,不但让品德课更加精准到位,而且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本领。

关键词:螺旋上升;品德;家庭生活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这温馨而熟悉的旋律,经常会响起在品德课程的各种“家庭”主题的课堂里,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之后,时常会想起,同一首歌,是否适用于任一年段?不仅是同一首歌,还有同一环教学设计,同一个资源素材,同一种教学策略,是否可以任意穿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里?某些今年似曾相识的教学内容,它似乎曾在去年相同主题的教材里出现过?

面对螺旋上升思路编排的品德教材,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够,时常为了追求课堂内容的充盈,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素材的新颖,大容量搜罗叠加,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事实上却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

要想恰当地把握品德教材的同主题螺旋坡度,体现出各年段教学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重,我们必须对同主题教材进行深究细研。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家庭生活”品德主题,共享解读螺旋式主题教材的三部曲。

一、读“纲”理“序”,列清主题脉络

“我的家庭生活”主题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分散安排在三上“我的家庭”、四上“温馨一家人”和五上“亲情树下我成长”三个单元中,学生到底要在这三个不同年段的“我的家庭生活”主题内容中分别获取些什么?作为引领者,我们必须了然于胸。崔峦老师说:“因为目标意识不强,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便同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提纲挈领,先把时间、精力花在磨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明确地列出了“我的家庭生活”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建议,再细化到各年段单元概要和目标,我们可以罗列出这样一个脉络。

二、研“课”定“案”,精选主题资源

通过系统罗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旋的趋势。从三年级的“以我为中心”的家庭常识、家庭故事的分享,到四年级“以我为主人”关注整个家庭纷繁杂事,学会担当,再到五年级的“个人小家庭”与社会的大关联。从这个纵向序列里,我们既能宏观地把控主题教学内容逐渐深化、上升的过程,又能关注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条隐线,为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明晰了方向。

接着我们再选取三个年级段中最有共通点的教学内容:《家人关爱我成长》《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父母——我特殊的朋友》这三课进行细化研究。

《家人关爱我成长》旨在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会家人对自己真诚的爱,由此理解、尊重、感谢家人,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人的爱,在爱的回报中健康地成长,成为家庭的欢乐之源。

《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成员之间的亲情,并明白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

《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旨在通过对不同家庭关系的了解,知道家庭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家庭幸福生活的源泉。

我们明确了各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建议及重点后,分任务专人细化设计教案,意图通过课堂教研的展示分析,强化认识品德同一主题教材的坡度和层次。

三、听“教”睹“学”,体悟主题坡度

不同年级同主题的教学,在为追寻让学生真正得到成长的有效课堂中依序展开,我们很快便感受到了类似教研意义之所在!

首先,我们发现了三位老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以书信交流的方式来达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互动交流。

《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中,教师意欲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直观父母的内心,了解他们每个动作、每句叮咛、每个决定背后的良苦用心,从而萌发感激之情,产生强烈的感恩回报欲望;《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意在用父母的“真情告白”,酝酿出学生内心丰盈的情感美酒,营造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的感恩之情如泉涌般喷薄而出;《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意在以书信为桥梁,尝试着与父母进行真心的沟通,将平时藏在心里的话亮出来,化解积怨,与父母做朋友。

诚然,书信沟通的方式确实是个好策略,它能煽情点火、推波助澜,已经在许多公开课中见识了它的卓越功效。学生情动之处,泪水涟涟,泣不成聲。但在此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使用在三个不同年段的效果差距。三者相比而言,效果最佳者,当属四年级。

究其原因,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高于三年级,在情感上的感受、理解强于三年级,他们能准确而又纯真地接收到来自父母的真情告白,并用充沛而又略显稚嫩的感情去回应。而五年级的情感发展比四年级略显成熟,广博的见识面有可能无法让每天司空见惯的父母亲情达到他们情感冲动的制高点,再加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情感已开始转向内敛,有时候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掩饰得不留痕迹。

因此,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想在书信交流环节出彩的,最佳年段应为四年级。但是,也存在许多客观因素,如学生水平差距以及教师的执教、调控水平等,都有可能影响效果,我们也只能说是在通常情况下。

其次,我们发现执教四上和五上的两位老师同时使用了“两份账单”的对比教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多么无私”,从而应该学会感恩父母,同样无条件地回报他们,担起家庭中必要的责任。

老师出示的第一份“账单”,上面记着为父母做家务后所得的报酬。接着,老师提出质疑:同学们,在这12年里,父母照顾我们,抚养我们,你觉得应该付父母哪些报酬?用最快的速度估一估要多少报酬?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要付给父母无法计数的报酬。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出示第二份“账单”,上面记录着父母要求儿子付给的报酬,每一项的数据都是“0”元,以此让学生心中的期望值与实际答案形成巨大反差,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父母总是默默地关心着自己,自己却从没有感觉到,常常惹父母生气,实在太不应该了。

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通过螺旋式的教研一开展,便马上发现了原来这个资源素材已经安排在了四上的《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课教材里了,而且是作为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然而,我们的老师却因为没有纵向研读螺旋式的教学主题,致使上过的内容重新再上,老马再吃回头草,就显得费时低效了。

总而言之,通过“我的家庭生活”这一品德主题模块的教学研讨,我们发现,探究“螺旋式”的同主题教学内容,对于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同主题中的各个课题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教学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也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面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那么,就让我们歌起来,舞起来,为了追寻这颗完美的鹅卵石,踏上这条螺旋攀登之路!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鲁洁.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J].道德教育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品德
天平秤准轻方翘 人品德高学自沉
基于儿童,回归品德课堂的原点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浅析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愉快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学雷锋 心向党 讲品德 见行动 喜迎党的十八大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统帅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