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06-18马黎萍
马黎萍
摘 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过数学教学活动,得到一些亲身体验。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体验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素材,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是数学,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当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时候,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更加喜欢数学。要做到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入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教材观念,也要有课程观念。大家都知道教材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教材中编写的例子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只是给教师一个借鉴,可能有的例子在城里适用,到了乡村,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了。有的例子乡村孩子适应,但城里孩子不一定适应。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选取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从生活中选取数学素材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理解课标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积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再次要善于观察,养成捕捉生活中数学素材的观察力。第四要认真备课,打有准备的仗,不备课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选取的素材可以用在导入环节,可以用在学习新课环节,也可以用在复习环节。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学习。课前拍三位同学的全身照片,上课时在白板上改变照片大小出示(不改变长宽的比),并和本人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体验相等的比,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表示两个相等的比的式子叫比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找到更多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引进课堂开展教学,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数学变得容易了、简单了,形象生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亲身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也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亲身体验主要指学生动手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观察。华盛顿一家图书馆的墙上有十分醒目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名话对我们有很深的启迪。我们的教学往往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教学中要么是教师讲、学生听,要么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挥。不是学生不发挥,而是教师不给学生机会。现代数学理论很强调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可见,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积极创设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活动。要做到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被动教学方式,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北师大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有利于开展亲身体验活动,主要有做一做、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
在教学三年级《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摸桌面的四周,再让学生用绳子量出课桌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摸桌面。在学生有充分的感觉基础上,设如下的问题使学生体会长度和面积的不同:“桌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绳子量出来,桌面的大小我们怎么算呢?”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伸出手感受1个5、2个5,同桌间合作体验3个5、4个5……在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准备些一角硬币,做到1人1枚,教学时让学生亲自抛,体验落下时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时,准备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去拉,感受三角形的稳定形。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准备一些不同的、但有规律的小棒,让学生自己摆,在摆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些摆不成三角形,从而掌握三边的关系。
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是熟悉的,感到学习数学不难。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内存的学习潜力。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它的价值和魅力。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身边生活中,才能展示他们的数学水平。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及时地组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输送高压铁塔的构造、教学楼道里的护栏,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的普通运用。再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两个问题:1.身高1.6米的学生在平均水深为1.2米的池塘中救人会不会有危险?2.有一家公司在招工时这样宣传:本公司招聘20名男员工,40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员工人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个月后一位员工只领了800元。他把公司老板告上法庭,说公司没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赢吗?像这样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既能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生活。
总之,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不能分割,数学知识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只有把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树林.通向“儿童数学”的途中:“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11(3).
[2]苏久霞.初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