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7-06-18张少良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灾区泥石流习作

张少良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反思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多个春秋的经历,我发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训练单元所要求写的作文,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是胡编乱造,以致越写越累,令教师煞费苦心。

一、指导观察生活,为习作注入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我平时注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挖掘身边可利用的、现成的写作资源,为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当春姑娘伴着牛毛细雨翩然而至时,晚饭完毕我带上孩子们到校园生物园走走、看看、摸摸、闻闻,任由春的气息唤醒孩子们习作的灵感和欲望;夏天傍晚的火烧云来了,我与孩子们在操场上席地而坐,让美丽的晚霞留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和向往;在冬日的暖阳下,我与孩子们倚窗凭栏,静静观赏楼下草坪的小草在寒风中摇曳,让这校园的最后一点点绿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勇敢斗士;有时遇到节日的到来,我会与孩子们一起在队活动课上制作贺卡,让那充满温情的文字记载着孩子们童年的幸福;甚至有时遇到雷雨大作时,我会停下课来让孩子们欣赏这雨中的奇景,感受这威力无比而又壮观的自然现象。上学放学路上的车水马龙,课间校园的欢声笑语,周末的家庭节目……都是生动的写作素材。2010年中秋节前夕,我们高州马贵镇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及时报道了这一毁灭性的灾情,于是,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灾区情况,关注灾民的安危,尤其让家乡在灾区的孩子向亲人问安。那天早上,我打开班里的电视机,与孩子们一起目睹这一天灾无情人有情的抢险救灾的感人情景。电视里重复播放着《为了谁》的歌曲,声声震撼人心,随着歌声出现滚滚的山洪和倒塌的房屋及人们奋不顾身抢险的场面,幕幕催人泪下。看看孩子们,滚烫的热泪在他们的眼眶里打转。在随后的习作中有个孩子这样写道:

2010年9月21日──这个历史永远铭记的时刻,高州馬贵镇等地区遭受了千年一遇的洪水泥石流灾害。那一刻,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洪水冲走,被泥石流掩埋。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水电站被洪水泥石流摧毁,有多少农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那一刻供电瘫痪,通信中断,山梁断裂,道路被淹,房屋倒塌,生命逝去。幸存的那一张张木然无助的脸啊!

谁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是省领导冒着大雨,驱车500多公里,专程到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是茂名市、高州市领导亲临指挥救灾;是我们的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搭桥修路,打通“生命线”。一车车大米,一车车矿泉水,一车车帐篷棉被,被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是那么多志愿者赶到灾区,将各家各户如山的淤泥清得一干二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唯有鼓励孩子观察生活,才有源头活水滚滚来。这篇朴实而又情真意切的文章让这位孩子在高州市小学生素养大赛的演讲比赛环节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竞赛的特等奖。

二、引导大胆想象,使习作活水丰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那节《享受精神创造的大餐》的情景作文教学课,就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大胆想象,于是茅塞顿开,进而浮想联翩后妙笔生花。课堂上,孙老师让学生任意抽取同学写的三句内容毫不相连的自作诗句,然后把这三句诗联系起来写成一篇文章。孙老师步步指引,终点石成金,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写出了内容精彩的佳作,在习作欣赏中,常是语出惊人,掌声四起。

三、强化课外阅读,让创作如鱼得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我们最常说的,但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强化孩子多读课外读物时,我着力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我除了订阅教师用书、新鲜时文外,还常到图书馆借阅经典名著、微型小说、散文游记、小故事大智慧等书籍,隔三差五挑选某些篇章读给孩子们听,如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郑莹的《家乡的桥》、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独一无二》,甚至有时遇到《师道》里某些合适的内容,也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的精神食粮。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与我分享阅读的乐趣。于是,我便把三尺讲台当作是孩子们飞翔的起点。

力行而后知之真。在作文教学中我不断地为孩子们引进源头活水,孩子们的思维洒脱无羁,语言一扫过去千人一腔的现象。去年,在庆祝教师节的主题班会上,我的学生以诵读自作的一首诗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足见经过指引,孩子们能轻松地驾驭作文。

张灯结彩谢师恩,

少年糊涂又天真。

良言教导早成才,

好待明天也作根。

猜你喜欢

灾区泥石流习作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