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6-18徐红霞
徐红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主要针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长;教学评价
一、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摘录
1.经常完不成课堂预设任务
这是初中物理“透镜”一节课的大概流程:导入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1~6个题目—教师详细解释—学生继续完成7~11题,1分钟后小组交流—又过1分钟,全班汇报,教师讲解。刚要做当堂检测题目,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好交代:“由于时间关系,课上我们完不成了,请同学们课后把这些题目做完。”
2.“头碰头、翘屁股”式合作
我们有时发现当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问题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内把这些问题讨论一下。”只见学生呼拉翘起屁股,头碰头地围在了一起。特别是课桌上一道道“书墙”的障碍更使他们不得不这样。
3.评价记分零碎化
在某堂课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总是针对各个小组的得分进行统计。教师在发现三组没有获取分数的情况下,积极鼓励三组。然而,一直持续到下课阶段,三组也没有获得分数。
下课后,我走到一位小男孩面前问:“老师这样给小组加分,你觉得管用吗?”“管用”,小男孩肯定地说。我又问:“为什么?”男孩答:“它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再问:“如果天天这样呢?”“那就厌烦了”,小男孩边摇头边说。“那怎么办呢?”他笑了一下说:“关键是要在心里有一个分。”小家伙说得太好了,关键是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内在状态。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七个关键要素
1.合理分组
(1)均衡分组。综合参考学生的测验评价与学生数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组员4~8名。然后综合参考性格、男女、成绩等进行调整,使得小组之间尽可能保持实力均衡。
(2)组长聘任制。初二(四)班在学期初也要进行小组调整。班主任赵老师先在全班通过民主评选,确定了新的班委。在新班委的主持下,研究确定了11名小组长,班里有46人,10个四人组,1个六人组。把全班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11名小组长依次挑选自己的组员。最后再参考学生的意见,针对各个小组进行微调。
2.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袖作用
小组长是决定小组合作效果的关键人物。班主任又是决定班级合作效果的主要责任人。班级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了解小组情况;举行小组长经验交流会;举行“最具人气组长”评选;实施“挂职组长扶贫制”;让组长自己举行小组会议,制定组规,进行成员分工,进行组内座位的调整等。
3.要让小组评价分数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要确信每个学生都在乎评价的分数,但是千万不能太繁琐,不能让“加减分”充斥整个课堂。应多采取对小组整体的捆绑式评价,充分结合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全班汇总等形式,并且尝试将小组评价与学生期末综合评价进行挂钩,使得评价更具针对性,进一步改善评价的效果。
4.无分数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最高境界
定期组织合作学习名言警句征集活动;开展小组之间的组歌、组规、组徽、小組报、跳绳、演讲、说故事比赛;举行小组民主生活会和小组辩论会;建立班内墙报专栏。通过这些活动,创设浓厚的合作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5.构建科学、简约、流畅、自然的教学流程
这里与大家交流美国约翰逊兄弟提出的一个共学式教学流程,包括五大环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学前的决策、建构任务和积极互动、监控与介入、评价学习与自评相互作用。国内许多专家还总结了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提出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包括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345”课堂教学流程,其根本目的都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简化课堂环节,让学生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进行学习,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关于模式构建,我们应遵循“入模、建模、出模”的基本思路。要有创新,要体现个性化。当然,没有日积月累对“咏春拳”的苦练,岂会有臻入化境的“截拳道”?李小龙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
6.整合精选学习问题
这里有三个为什么:为何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时间显得过少?为何学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为何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零碎设计与抛出学习问题方面。一是学案设计中要减少纯填空题形式;二是要整合精选学习问题;三是要整体抛出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02-106.
[2]曾妮,田晓红.国内课堂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4(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