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式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7-06-18闵金金
闵金金
摘 要: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其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主要探索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过程,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传统的只重视学习成绩与教学结果的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因此,新时期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培训,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素质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认真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也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所学内容的侧重。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在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问题,从而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的探究使其可以真正地掌握这些内容,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密切地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都知道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那么血液主要在人体的哪些部位流动呢?是怎样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呢?”在提出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后,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是很了解,他们便对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营造出了浓厚的求知氛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新知识,并逐渐地让学生解释之前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前课堂教学中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增强,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也会在讨论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一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复杂,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演示操作制备氧气及检验的实验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讨论,从而得出氧气的性质,进而为接下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奠定基础。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总结并反思实验的过程,以及进行实验的原理等,从而让学生在总结中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实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新颖的课堂练习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在讲解完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后,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将所学的内容彻底掌握;稍微复杂的练习题也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用心地学习。并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做题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便于教师设计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富有实效。
例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各个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比如,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课本上的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传染病及其危害,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另外,通过对艾滋病的介绍,学生也可以正确对待艾滋病人,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真实有效的生物课堂。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注重反思,通过中肯的自我评价指导今后的教学,促使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保声.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生物技术世界,2016(3).
[2]苏毓丽.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几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3(5).
[3]曹兴彬.浅议初中生物课堂的多样性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