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2017-06-18孙俊峰
孙俊峰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文内容。
2.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学习重难点】
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
【学习流程】
【导入】
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无论出仕也好,隐居也罢,他都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结合他的4篇诗、文,探寻他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
一、重温经典
背诵《桃花源记》,重温世外桃源的美好,说说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温馨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生答略。
师总结:在陶渊明的笔下,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没有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徭役,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而这样的社会生活,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更是进行了具体描绘。
二、诗文互证
1.诵读《桃花源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清《桃花源诗》的思路,找出诗中和《桃花源记》中互为印证的内容。
学习方法:(1)自由诵读;(2)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六句,叙述了桃源中人的来历。
第二部分:中间十八句,具体描写桃源中人的生活场景。
第三部分:结尾八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慨。
师:默读诗歌,请从记和诗中找出互为印证的内容。
生答略。
师总结:同学们仔细阅读,诗与文两相印证,理解更加深刻。下面我们诵读《归园田居》二首,从这两首诗中找出和《桃花源记》描写内容相似的诗句。
3.诵读《归园田居》二首,理解诗歌内容,找出和《桃花源记》描写内容相似的诗句。
学习方法:(1)自由诵读;(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生诵读、思考、探究、展示。
师总结:经过诵读、解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这种生活就是他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可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这一切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他生活的时代又是怎样的呢?你能从这4篇诗、文中找到一些依据吗?
三、时代背景
二十岁的陶渊明,也曾怀揣梦想,希望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虽说也出任了一些小官,但当时的社会实在太黑暗,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到底是怎样的呢?你能从这4篇诗、文中找到一些依据吗?并说说你的理解。(自主思考、同桌交流。)
生答略。
师:仔细阅读之后,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到陶渊明生活时代的一些印记,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资料。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那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东晋王朝内部的腐败和相互倾轧,外部的连年混战,使百姓民不聊生。到了怎样的程度呢?我们来看两个数字就明白了:仅晋孝武帝在位的21年,就爆发了大小战争60场。并且,东晋王朝严苛的门阀制度,保护的是门阀世家的利益和特权,而像陶渊明这种中下层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的。
师: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依然在坚守他的初心、他的抱负、他的理想,你能从4篇诗、文中找到他抒发心志和情怀的句子吗?(学生再次默读4篇诗、文。)
生答略。
师:陶渊明在诗文中表达的这种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他的社会理想又是受谁的影响呢?请看——
四、思想根源
资料显示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章
师解说: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而它并不大,人民也很少。邻国之间和平相处,没有争夺利益的斗争发生。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民风淳朴,人们用原始的结绳记事之法记录生活。
资料显示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师解说: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一是人人平等,相处和睦,诚实守信;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价值;三是人人都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师总结:从上面两份资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传承了《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同时,陶渊明在诗文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也影响着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
五、后世影响
1.对后世文人人格的影响:陶渊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人格影响着后代的文人。如,唐代诗人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性格,就与之是一脉相通的。李白曾有诗云:“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2.社会理想的影响:(1)陶渊明之后1200年,英国人莫尔创作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创作的《太阳城》,在社会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极大。(2)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的理想社会。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是希望我们在建设美好社会的同时,能够延续先生的思想之光,成为我们创造未来的力量。“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的丰碑,永远矗立在田园之上。让我们向先生致敬!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饮酒诗和田园诗,多角度了解陶淵明。